科學家在南極冰層之下發現能「進食」甲烷的細菌
與眾所周知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相比,甲烷引發的升溫效應的持續時間較短,但其全球變暖潛能值(GWP)若以 100 年為期限平均計算,卻是二氧化碳的 23倍,其地球加熱能力甚至是二氧化碳的 86 倍。
不過,科學家最近在南極惠蘭斯湖(Lake Whillans)一個隔絕大氣數千年的冰層之下,收集了來自 12 萬年前的湖水和沉積物樣本,竟發現了一種會「吃掉」甲烷的細菌。
研究員在《自然-地球科學》(Nature Geoscience)期刊發表的樣本分析顯示,這種細菌可以將甲烷轉化為二氧化碳。研究人員解釋:「它們的存在可以顯著降低密封在冰層下的甲烷層的危險性。而微生物位於湖泊沉積物上,說明它們可防止溫室氣體進入水中或逃逸到大氣中。」
潛藏的危機
科學家估計西南極冰層下有一個大型的甲烷儲層。這讓氣候科學家擔心,隨著全球氣溫的升高,永久凍土所釋放的甲烷將導致氣候變化問題失控。
研究南極冰蓋下的大型湖泊和河流系統是氣候科學很重要的工作,但這些生態系統至今仍然很大程度上未被探索,所以難以預測未來可能會釋放出多少甲烷。
[related-post url=”https://tomorrowsci.com/environment/%E7%A7%91%E5%AD%B8%E5%AE%B6%E5%80%91%E5%9C%A8%E5%8D%97%E6%A5%B5%E5%86%B0%E5%B1%A4%E4%B8%8B%E7%99%BC%E7%8F%BE%E4%BA%8691%E5%BA%A7%E7%81%AB%E5%B1%B1/”]強中自有強中手
科學團隊寫道:「這種細菌能透過氧化消耗超過 99% 的甲烷,有效阻止其釋放到大氣中,限制全球變暖的進程。」
甲烷有六成是來自人為活動,其中畜牧業中牛隻的消化過程佔了甲烷來源的 17%。而目前還未找到一個有效方法解決這個溫室氣體。現在,如果能培養出這種依賴甲烷為生的細菌,便有可能可以處理這個潛在的危機。
研究總結
研究合著者約翰·派里庫斯(John Priscu)蒙大拿州立大學(Montana State University’s )極地科學教授在一份聲明中說:「花了十多年的科學和物流規劃來收集南極冰川環境中首批乾淨的樣品,而結果已經改變了我們對南極大陸的看法。在西南極冰層下面的細菌將甲烷轉化為二氧化碳,可以降低當冰川氣體釋放在下游冰層邊緣環境和冰層融化到大氣層中產生的變暖潛力。」
參考資料:
1. Osborne, H. (2017, August 03). Methane-eating bacteria have been discovered deep beneath the Antarctic ice sheet-and that’s pretty good news. (Newsweek)
2.Boswell , E. (2017, July 31). MSU team discovers large supply of methane beneath Antarctic Ice Sheet. (Montana State University)
3.Michaud, A. B., Dore, J. E., Achberger, A. M., Christner, B. C., Mitchell, A., Skidmore, M. L., . . . Priscu, J. C. (2017). Microbial oxidation as a methane sink beneath the West Antarctic Ice Sheet. Nature Geoscience, 10(8), 582-586. doi:10.1038/ngeo2992 . (Nature Grosc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