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與非洲國家在升溫達 4 ℃下受到的衝擊最大
永續環境

最新經濟模型:地球若升溫 4 度,全球經濟每年損失 23 兆美元

澳洲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sation, CSIRO澳洲國立大學(Australia National University)和墨爾本大學(University of Melbourne的學者最近聯手研發出一個新的經濟模型,預測氣候變遷對全球經濟的影響。該研究指出,如果人類繼續排放溫室氣體,導致氣溫持續上升,將會面臨嚴重的經濟損失,其影響可能如同 1930 年代的經濟大恐慌。

新的經濟模型

經濟學家經常低估氣候變化造成的全球經濟損失,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他們通常只計算地理區域的平均值,而不考慮個別國家會受到的影響,亦通常未考慮到人們在氣候變遷下的行為改變。

這是第一個可以解釋世界各國受全球暖化損害的經濟模型,此模型不做平均,容許極端的結果,並且包含預期的行為改變。不過此模型仍屬於一個保守的模型,因為只能解釋氣候變化的部分影響,包括農業生產力的損失、海平面變化、人類健康和生產力的影響,無法預測極端天氣事件造成的損失或增加的火災頻率。

近年的研究顯示,如人類維持目前的排放量,氣溫升幅有 93% 的機會超過 4 度。這研究的作者因此以 4 度升幅與其他升幅的經濟損失相比,發現如各國遵守巴黎氣候協議,讓全球溫度升幅限制在 2 度或以下,可以避免龐大的經濟損失。

此研究發現,升溫達 4 度的暖化情境,全球 GDP 損失每年超過 23 兆美元(折合約 705 兆台幣或 180.5 兆港幣),約佔目前全球 GDP 的三分之一,也相當於 2008 年全球金融風暴損失的 3 到 4 倍。相較之下,限制升溫於 2 ℃,每年可避免損失 17 兆美元(折合約 521 兆台幣或 133.4 兆港幣)。

[related-post url=”https://tomorrowsci.com/environment/quanqiuwendushengfuchaoyueshangxian/”]

國家級的影響

該模型同時亦反映出氣候變遷影響的公平性問題,南亞、東南亞和非洲的國家在溫度升高時受到嚴重的影響,例如,升溫 4 度時,南亞和東南亞國家的損失佔 GDP 的 14 – 20%,非洲大部分地區的損失佔 GDP 的 18 – 26%或以上。許多目前溫室氣體排放高的國家受氣候變化的影響反而較小。

這種規模的全球性損失可比擬為 1930 年代的經濟大恐慌,當年的全球 GDP 下降率為 15%,但若發生於今日的環境,將會造成更嚴重的經濟衰退。

這將引起另一個隱憂,猶豫稅收與 GDP 成正比, GDP 嚴重下降將使許多政府面臨財政壓力。此外,如果暖化會增加自然災害的頻率,政府將增加災難應變支出,政府的財政壓力將更加惡化,讓全球許多政府都無法應對。

研究人員正在擴展這個模型,以加入氣候變化引發的天氣事件頻率和嚴重程度提升的影響。就目前只加入熱帶風暴影響的初步結果顯示,無論溫度上升多少,全球經濟損失都會顯著增加。

 

參考資料:

  1. Kompas, T. (2018, August 15). U.S. $23 trillion will be lost if temperatures rise four degrees by 2100. Retrieved August 22, 2018.
  2. Kompas, T. et al. (2018).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GDP by Country and the Global Economic Gains from Complying with the Paris Climate Accord, Earth’s Future. DOI: 10.1029/2018EF00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