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環境

西歐昆蟲數量在過去 27 年劇降七成,超乎生態學家預期

歐洲西部的昆蟲生物質量 ( biomass ) 在過去 27 年中遽減 75 %,盛夏時期最更達 82 %,遠比多數生態學家所預期的來得嚴重。至於原因,我們依然一無所知。

 

非單一或少數物種的衰退

這是 10 月中,由荷蘭拉德博德奈美亨大學 ( Radboud University Nijmegen ) 卡斯柏.哈曼 ( Caspar Halmann ) 教授及其同事所發表的一篇研究中所觀察到的現象與結論。

生物質量是指所捕捉或所採集樣本的重量,依據不同的實驗目的與對象,可能以乾重或原重做量測基準。此次研究的取樣範圍橫跨德國 63 個自然保留區,27年的採集紀錄,並以馬來氏採集帳 ( Malaise traps ) 無選擇性地誘捕任何具飛行能力的昆蟲。

因此,有別於以往類似研究主要偏向單一或相似物種的觀察,此次所得出的數據,反而更能如實反映出一棲息地整體的昆蟲相 ( entomofauna ) ,也因此更能準確預測與評估一生態系的整體情況。

[related-post url=”https://tomorrowsci.com/science/%E4%BE%8F%E7%BE%85%E7%B4%80%E8%BE%B2%E5%A0%B4-%E7%A7%91%E5%AD%B8%E5%AE%B6-%E5%BE%A9%E6%B4%BB-%E7%B5%95%E7%A8%AE-%E9%87%8E%E7%89%9B/”]

對整體生態系的影響

一來,昆蟲多屬於食物鏈中下層,成為如鳥類等較高階捕食者的獵物。它們的數量不僅是食物網是否能永續維持的關鍵角色,也關係著該生態系的穩定與平衡。單一或少數物種的滅絕或減少,除非是該生態系中的關鍵物種 ( keystone species ),對於整體食物網絡而言,其影響是相對局部與輕微的。

再者,昆蟲也承擔著替植物授粉的重要任務。這意味著:除了自身作為其他生物營養來源的貢獻之外,也牽動著食物鏈的源頭—植物。然而,除非如某些蘭花,因與特定昆蟲演化出緊密的共生關係,而有著高度特異性的花朵構造或開花時序,一般植物對於授粉媒介者的選擇性並不高。

原因仍然不明

哈曼教授及其同事亦試圖釐清造成此種大衰退現象背後的成因。但種種包含天氣、水文、土地利用與棲息地變遷等可能因素,任一者皆無法單獨造成如此大規模的衰減。

是否是眾多因素加成之下的結果,或者有另外更大尺度與範圍,如氣候等其他因素在其中扮演要角,是後續研究與觀察的重心。

 

參考資料:

  1. Hallmann, C. A. et al. (2017, October 18). More than 75 percent decline over 27 years in total flying insect biomass in protected areas. PLOS ONE.
  2. PLOS. (2017, October 19). More than 75 percent decrease in total flying insect biomass over 27 years across Germany: Changes in weather, land use, habitat do not explain overall decline. Science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