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破迷思,  醫學健典

公廁洗手乳有細菌?給皂機被汙染還能用嗎?

去年有一則關於公廁衛生的新聞,一位女子在香港旅行時,使用公廁的洗手乳,回美國後出現臉部紅腫、血瘡的狀況。被醫生診斷為感染食肉菌,臉部被細菌啃食產生坑洞。相關人士認為是因為公共場所的清潔設備、洗手乳被汙染,進而將細菌帶至人體。該新聞造成社會大眾的不安,許多人擔心公共廁所的洗手乳不乾淨、用清水洗會更衛生,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嘛?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則新聞的真實性!

新聞怎麼說?

該新聞源自Daily Mail在去年一月及二月的兩則報導。第一篇報導敘述了該名女性的病況和就診情形,第二篇報導則提到專家認為該名女性的致病源是被污染的公廁給皂機。

該名女性叫作Rachel Star Withers,是來自美國的特技演員。在2017 年 9 月到台灣、香港進行思覺失調症的巡迴演講。Rachel回美國後,胸部不定時出現紅腫狀況,伴隨著噁心和疲憊,體重甚至大幅減少。之後臉部出現腫痛的瘡,卻被診斷為囊腫性青春痘。2018年初出現全身性皮膚過敏,使用抑制過敏藥物也沒有效,該年9月時臉上的瘡出血,之後持續投以抗生素點滴才穩住。2019年初的新聞表示醫師並不確定Rachel的致病原和感染途徑,認為並非美國本土常見的細菌,回推發病時間可能是在亞洲時感染。

但是每日郵報的第二則新聞卻說醫師確診Rachel 感染產酸克雷伯氏菌。清潔專家 Ralitsa Prodanova則向澳洲民眾宣稱Rachel 使用公共給皂機才感染,建議民眾使用自帶的洗手乳,才不會感染產酸克雷伯氏菌。

新聞問題在哪?

每日郵報的兩則新聞是互相矛盾的,一則報導提到Rachel的病原不清楚,一則報導卻斷定Rachel感染了產酸克雷伯氏菌。而清潔專家指根據給皂機鄰近廁所,就認為表面容易附著致病微生物。缺乏實際檢驗卻直接認為使用被汙染的公廁給皂機才感染,是有很大邏輯漏洞的推論。

進一步比對台灣媒體,發現基本上都報導了錯誤新聞。國內媒體除了引述相同的資料來源,也都沒有進行事實求證。雖然此種亂象多不勝數,但看到誇張驚悚的新聞標題,還是希望大家留意,不要隨意傳播錯誤資訊。

台灣公廁衛生嗎?

許多人看完相關新聞後,會開始憂慮國內的公共廁所的衛生,擔心洗手乳會不會也被污染?回顧過去新聞,2013年曾有媒體抽驗數十個公共場所的公廁洗手乳,發現有一半是帶有細菌的,台中高鐵站女廁的洗手乳生菌數甚至有三千三百萬,直接超標 3.2萬倍。不過此報導也有問題,因為台灣其實沒有公廁洗手乳生菌數得標準,該媒體寫的超標是超過之前衛生署公布的「化粧品中微生物容許量基準」。這個標準規範的是還沒開封的化妝品,對於長時間開封、被多人使用的公廁洗手乳來說,生菌數要不超標也很難。因為公共給皂機所在的環境潮濕,加上有大量的人使用,如果沒有妥善清潔,很容易就會被細菌污染。多數公共場所是使用填充式洗手乳,給皂機被污染後,細菌會在裡面產生生物膜,加上機器缺乏清潔、晾乾就補充洗手乳,只是又培養了細菌的溫床。

如何洗手才乾淨?

洗手乳、沐浴乳等清潔產品,其實不是洗手時清掉細菌、病毒的關鍵,只是一個輔助而已。重點是要藉由物理性搓揉清洗,降低細菌和病毒數量。洗手乳在洗手時扮演的腳色界面活性劑,主要促進水和污垢中油脂產生乳化反應,進而達到清除病菌的目的。除此之外,洗手過程中的搓揉步驟,能夠幫助清除皮膚汙垢、微生物。藉由洗手乳促進乳化反應,加上物理性雙手搓洗,就能最大化去除病菌。

比起洗手乳的使用與否,更需注意確實進行洗手步驟。透過濕、搓、沖、捧、擦的過程,並在洗手後盡量擦拭乾淨。萬一沒擦乾淨而接觸到環境的病菌,才是會讓雙手越洗越髒。只要利用正確的洗手步驟洗手,就不太需要擔憂公廁的給皂機、洗手乳的細菌殘留狀況。

簡單來說,使用肥皂、洗手乳,能有效洗手並且預防細菌感染,通常也不會耗費太多成本。若是因為錯誤新聞而害怕洗手乳被污染,以至於使用公廁後沒有使用洗手乳、不洗手,反而會提高生病的風險。使用正確步驟確實洗手,才是能減少細菌感染的實在作法。

除了媒體識讀很重要之外,確實進行雙手清潔也要特別留意。希望大家能夠了解正確知識,也分享相關衛生資訊給周遭親友,讓我們一起為自己和社會的衛生清潔作努力!

更多健康知識都可以直接上,明日科學網站: https://tomorrowsci.com/

參考資料

  1. DailyMail (2019, Jan 4). Woman whose face was ‘eaten away’ by mystery sores that doctors dismissed as ‘acne’ was isolated in hospital amid fears she had the PLAGUE.
  2. DailyMail (2019, Feb 21). Woman, 33, contracts deadly flesh eating ‘zombie’ bacteria on her face after simply washing her hands using a public soap dispenser.
  3. 蘋果日報,2013年12月23日。公廁洗手乳含菌 超標3.2萬倍。
  4. 食品藥物管理署 https://www.fda.gov.tw/TC/index.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