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健典

年紀大容易長帶狀皰疹!水痘病毒引發的皮膚疾病

What is 帶狀皰疹

帶狀皰疹的相關研究指出,三分之一的美國人一生至少會長過一次,而且發生率會隨著年紀變高。帶狀皰疹是由於水痘病毒,第一次感染水痘病毒時,臉部、身體會增生許多紅疹,再逐漸變成紅色丘疹,之後變成水皰、膿皰,最後結痂。而結束後的水痘病毒依然存在,通常潛伏在體內感覺神經節,可能潛伏數十年,在免疫力低落時突然發作,也就是所謂的帶狀皰疹。

帶狀皰疹會劇烈疼痛,並且產生帶狀排列的小水泡。通常會在單側的特定感覺神經支配區域而非全身,許多人發作初期常會出現輕微感冒的全身不適,接著開始有奇怪的疼痛,之後出現皮膚紅斑,最後才產生帶狀水皰。患者求診時,通常會覺得是胸痛、腰痛,結果並非心肺疾病或腎臟疾病,而是胸部和腰部的帶狀皰疹。也可能向醫生闡述頭痛症狀,而誤以為是偏頭痛、緊縮型頭痛等方向,其實是臉部帶狀皰疹。因此症狀初期的診斷方向,不一定很明確。

皰疹是皰疹病毒引起的,是傳染性疾病。汗皰疹與病毒無關,也不具傳染力。帶狀皰疹則是潛伏水痘病毒引起,這三種名稱雖然都包含皰疹,但是成因完全不一樣。

根據研究,50歲以上的族群發病機率較高。研究顯示,80歲以上的老人發生率,是10歲以下小孩的十倍。如果是85歲的年長者,有一半都長過帶狀皰疹。而容易發病的原因還包括:外傷、癌症、慢性腎臟病、慢性肺部疾病、壓力大、免疫力低、器官移植、愛滋病等等。而一般健康成人,水痘病毒通常會潛伏、無法發作

帶狀皰疹如何治療

主要是緩解症狀、避免細菌感染、避免後遺症。帶狀皰疹初期症狀是身體單側的麻痛、燒灼,也可能有像感冒的頭痛、疲憊、微發燒。三天左右會出現皮膚紅疹,轉變成水皰、膿皰。帶狀皰疹大多會自癒,但在臉部、耳部、生殖器的風險較高,也可能產生神經痛。眼部帶狀皰疹可能影響三叉神經的眼支,產生眼部併發症,例如結膜炎、角膜炎、葡萄膜炎,甚至失明。耳部帶狀皰疹可能傷害顏面神經,也可能影響聽覺和平衡。生殖器周圍的帶狀皰疹則可能影響神經叢,導致排泄障礙。

帶狀皰疹後神經痛是常見併發症,患者年紀越大發生率越高。疼痛可能長達數個月、數年,痛起來像是被電到。一項研究指出,50 歲以上的患者發生神經痛的機率,是50歲以下患者的 27 倍。另一研究顯示,成人神經痛後遺症的機率是18%,79歲以上的發生機率則有33%。而傷口照護不佳、免疫力差的長者,可能會有後續細菌感染,引發蜂窩性組織炎。

口服藥物

根據研究,帶狀皰疹發作前 72 小時內,口服抗病毒藥物 Acyclovir 能縮短病程、降低疼痛、抑制病毒。但該藥物價格較高,健保只給付可能產生嚴重併發症的帶狀皰疹(影響視力的臉部帶狀皰疹、影響排泄功能的會陰部帶狀皰疹)。其他類型的患者可選擇自費使用藥物治療。

外用藥物及照護

帶狀皰疹造成的水皰通常很痛,但也要避免弄破。水皰原則是維持清潔、預防感染,並依照醫囑塗抹藥膏。如果不小心弄破水皰,必須塗抹藥膏並使用敷料、紗布保護傷口。換藥時可以用生理食鹽水沖洗,沖去乾掉的藥膏、組織,之後用棉棒輕壓乾,重新上藥和蓋紗布。

帶狀皰疹神經痛治療

原則是適度止痛。醫生會依疼痛程度、患者身體狀況、肝腎功能,選擇適合的止痛藥。常見的普拿疼、管制的止痛藥物都可作為治療。

帶狀皰疹如何預防?

台灣的水痘疫苗在 2004年實施公費施打,如果是這之前出生的人,超過 90%都得過水痘,都可能有水痘病毒潛伏。所以非常多成人都可能引發帶狀皰疹的。這病與年齡、免疫有關,以下是可以做的生活預防:規律作息、避免熬夜;減少生活、工作壓力;均衡飲食、避免刺激性食物、適度運動。

目前國內的帶狀皰疹疫苗是水痘的活性減毒病毒,可避免帶狀皰疹的發生。50 歲以上的人可以考慮自費施打,一劑約六千元。而這疫苗是預防發作,正在發作的患者是無法用疫苗治療的。而曾經發作過的人,施打疫苗可降低復發機率。基本上多數人都可以安全施打,而免疫力很差的人就不適合施打減毒疫苗。

帶狀皰疹非常常見,又容易發生於年長者。透過疫苗、生活習慣預防帶狀皰疹、避免後遺症,是所有人的目標。許多人仍然對帶狀皰疹抱持著偏差的認識,但只要獲得正確資訊與預防方式,就能降低此疾病的發生機率,保護自己以及家人朋友的健康。

更多健康知識都可以直接上,明日科學網站: https://tomorrowsci.com/  

參考資料

  1. UptoDate https://www.uptodate.com/home  
  2. CDC  https://www.cdc.gov/     
  3. Harpaz R, Ortega-Sanchez IR, Seward JF; Advisory Committee on Immunization Practices (ACIP)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Prevention of herpes zoster: recommendations of the Advisory Committee on Immunization Practices (ACIP). MMWR Recomm Rep. 2008;57(RR-5):1-CE4.
  4. Zhang JX, Joesoef RM, Bialek S, Wang C, Harpaz R. Association of physical trauma with risk of herpes zoster among Medicare beneficiar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J Infect Dis. 2013;207(6):1007-1011. doi:10.1093/infdis/jis937
  5. Hope-Simpson RE. Postherpetic neuralgia. J R Coll Gen Pract. 1975;25(157):571-575.
  6. Schmader K. Herpes zoster in older adults. Clin Infect Dis. 2001;32(10):1481-1486. doi:10.1086/320169
  7. Galil K, Choo PW, Donahue JG, Platt R. The sequelae of herpes zoster. Arch Intern Med. 1997;157(11):1209-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