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人都知道,一檔ETF是由幾十支成分股所組成,因此,一檔ETF究竟包含哪些股票,以及這些股票的前景如何,就決定了未來的股價走勢。
以陸股ETF為例,富時中國A50、上證50、上證180、滬深300、A股國際通,前十大持股都差不多,而且幾乎都集中在銀行類股和酒精類股。因此,如果你想分散風險而投資了這5檔ETF,其實買進的是差不多的成分股,也就沒有分散投資的效果。
投資陸股ETF之前,有必要先搞懂陸股的差異,這樣才能知道,自己投資的ETF到底持有哪些陸股,是否值得買進而長期持有。如果單看ETF的名稱就傻傻買進,很有可能就會買到自己不看好的成分股。
一次搞懂A、B、H股
想投資陸股的人,看到A股、B股、H股等,就頭昏眼花,不知道其中有什麼差異。雖然兩岸來往密切,很多中國企業也常出現在媒體報導,但一般投資人對陸股仍是很陌生。
陸股雖然有多種分類,但這些上市公司全都是中國企業,只是上市地點、交易對象有所不同。基本上可以區分為A股、B股、H股、紅籌股等。
- A股:以人民幣交易
- B股:以外幣交易
- H股:在香港上市國企
- 紅籌股:中國境外註冊企業
- N股、S股:在美、星掛牌企業
- 上證股市(上證50指數、上證180指數):以大型股或權值股為主,金融業等傳統產業的占比高。
- 深圳股市(深圳100指數、深圳中小板指數):以新興產業為主,深圳中小板指數的成分股都是中小型股。
- 上證+深圳股市(富時中國A50指數、富時中國A150指數、滬深300指數、中證小盤500指數):以大型股或權值股為主,滬深300的成分股包含大型股和中小型股,
- H股(恒生中國企業指數):追蹤香港交易所的大型H股,成分股有50檔。
- 香港股市(恒生指數):恒生指數有50檔成分股,占香港交易所上市公司市值約6成,其中又以金融股占多數。
- MSCI中國指數:以海外掛牌的中國企業為主,包含科技、消費、工業等產業。
原文來自 MONEY錢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