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寶庫

科技ETF該怎麼選?5G、人工智慧、資安…

最近科技股相當受注目,不管是台灣的台積電,或是美國的特斯拉,股價表現都非常亮眼,彷彿沒有天花板似的一直往上漲,也帶動大盤指數創新高。在美國,甚至有四家科技大廠的市值突破一兆美元,分別是大家都很熟悉的蘋果、微軟、谷歌和亞馬遜。

 

說到科技股,想必大家最熟悉的是最近屢創新高的納斯達克指數,這到底是怎樣的一個指數呢?其實有兩個投資人常常搞混的兩個指數,一個是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包含在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的一千多檔公司,另一個則是前一百大公司所組成的納斯達克一百指數,兩者皆採取市值加權,也就是公司的規模越大,佔的權重越大。

 

大家一般在媒體上看到的其實都是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不過這個指數由於成分股較多,而且有太多小型股,對於ETF來說不容易追蹤,因此ETF其實大多採用比較容易追蹤,成分股也不太變化的納斯達克一百指數,1999年就已經發行的QQQ就是其中一個例子,這也是目前最知名的科技類股ETF,前五大持股分別是前面所提到的四家兆元企業,再加上臉書。

 

台灣投資人最熟悉的,應該還是半導體產業,其代表性指數為美國的費城半導體指數,代表性ETF則是2001年發行的SOXX,歷史也很悠久了,目前的前五大持股分別是高通、輝達、博通、德儀以及大家耳熟能詳的台積電。在台灣,也有00830同樣追蹤費城半導體指數。

 

雖然說以半導體為主,但甚至比起台灣五十指數來看,台積電的佔比還比較小,畢竟目前台積電在台灣五十指數已經超過40%的權重,但是在費城半導體指數裡面,台積電只佔5%,甚至第一大的高通也只有9%,所以雖然特別集中在半導體產業,但個股上倒是相當分散。

 

科技產業聽起來已經相當聚焦,但其實從上面的半導體來看,就可以看得出來科技的領域還相當多元,其中最近最熱門的,當數5G和人工智慧的新技術了。

 

大家可能都以為,5G不就只是把手機換成更新、更快的網路嗎?但每一次行動網路的改朝換代,其實都帶來科技業的革命性影響,目前尚未普及,所以我們也很難想像與理解5G將帶給我們什麼突破性的改變,就像是在還沒有iPhone之前,我們也不知道智慧型手機即將帶來這麼重大的影響,以及出現開發一個App就可以變成一家獨角獸的創業潮。而5G的應用,有兩個跟大家理解比較不同的地方,一個是5G以產業應用為主,也就是大家看到的換手機這種消費者應用並不是主角,在商業、工業領域有大量的物聯網裝置透過5G打造成智慧製造、智慧商城,才是主要的5G商機。

 

另一個則是5G的革命並不是在於更快速的網路傳輸速度,而是更低延遲的反應速度,也就是無論你要直播、玩遊戲、賽馬、看運動賽事,都將從現在有明顯延遲進入到幾乎沒有延遲的即時體驗。

 

那人工智慧呢?其實投資人要留意的是,人工智慧在投資上有兩個截然不同的領域,一個是投資於發展人工智慧的科技產業,像是輝達製造許多用來進行人工智慧運算的專屬晶片,谷歌則開放各種人工智慧的演算法供科技業者採用。投資人如果看好人工智慧帶來的軟、硬體發展,自然可以投資相關的產業或個股。

 

另一種,則是直接採用人工智慧的演算法來進行投資,包括選股、擇時,可以想像成更進階的程式交易,過去的程式交易如果說是把人類的交易策略透過寫程式碼來執行,那麼現在則是透過大量的歷史資料來訓練演算法,並且讓演算法來擊敗其他的交易對手。畢竟,AlphaGo都可以擊敗圍棋的棋王了,演算法要贏過華爾街的交易高手,似乎也有可能。

 

隨著5G和人工智慧的技術發展,接連而來的還有雲端產業的蓬勃發展,同時也帶來大量的資訊安全需求,這些同樣也是火紅的投資議題,也紛紛出現相關的專精領域ETF。

 

如果投資人對於科技產業的發展非常了解,自然可以挑選自己所熟悉的產業或議題精準投資。但如果投資人不熟悉科技產業,卻又覺得科技是目前最有成長機會的產業,那麼也可以投資像是納斯達克指數或是標普科技類股指數這樣的廣範圍ETF,追求高於大盤的表現。

 

所以,科技股的表現是不是真的比大盤好呢?其實要看你在哪個時間點進行比較。如果以過去十年來看,納斯達克指數的表現的確相當亮眼,年化20%的報酬率甚至比巴菲特還厲害了,也遠遠高於代表美股市場的標普五百指數僅有10%的年化報酬率。不過,科技股不只是報酬高,波動程度也很劇烈,所以投資人要能禁得起考驗才行。

 

以網路泡沫的股災來說,原本投資一萬元,到谷底可能只剩下兩千多元。這也導致了如果我們看的是過去二十年的歷史表現,納斯達克指數就沒有比標普五百指數好多少了,兩者大約都在8.5%的年化報酬率左右。

 

結論

我們無法得知下一次的股災會是什麼因素所造成的,正如我們今年元旦的時候也無法預知三月會出現疫情導致的大跌。目前科技業的表現良好,同一天內蘋果和特斯拉都因為股價過高而決定股份分割來降低股價,同時從Airbnb到Unity等科技公司在極短的時間內紛紛申請IPO來看,似乎有重演20年前科技產業在資本市場大爆發的傾向。也許投資人會認為沒有跟上這股熱潮,豈不是太可惜了?不過也提醒投資人,要做好多元佈局和避險的準備。

 

瞭解更多>https://bit.ly/2H2IR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