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互動體驗設計協會專欄

【數位五感】使用者介面如何定義我們想像電腦的方式

使用者介面是文化產物

相較於有深厚發展史的設計領域,如建築、工業、平面及產品設計等等,使用者介面設計(User Interface Design)似乎仍未獲得足夠關注,不僅是其短短數十年的年齡,還有隨著系統更新就不再沿用的特性,都導致「保留」過往的使用者介面是困難的。然而它是如何的貼近、深入人們的生活,卻是前所未有的。本文將回顧發展史上幾個重要的UI設計,來了解它們是怎麼淺移默化塑造我們的數位體驗。

Xerox Star 用戶介面

1982那年推出的Xerox Star使用者介面,由大衛·坎菲爾德·史密斯 (David Canfield Smith) 和他的團隊設計製作,以「桌面的意象」建立使用者與電腦的操作模式,直到現在我們仍然用「桌面」去表示這層關係,可以說Xerox Star的出現,促成了UI設計的誕生,而背後的重要性就是讓電腦變成「可互動」的介面,而非自行運作的封閉機器。設計團隊希望降低初次使用上的障礙,因此設計上各視覺元素簡單易懂,如桌面、窗口、圖標、按鈕、菜單和桌面應用程序等,並且在圖像上結合工作文化。其中,「文件」的設計概念至關重要。透過當年的說明影片,我們可以看到文件在視覺上和概念上都非常突出,如何「移動」、「選取」以及「複製」文件,都作為標誌性功能直到至今。

第一台 Macintosh的使用者介面
為第一台 Macintosh 設置的圖標

1984年Macintosh(Mac)首次問世,受到 Xerox Star 的重大啟發,Macintosh成為第一台具有圖形使用者介面,並獲得商業成功的電腦,與Xerox Star專為商業用戶設計的目的不同,Macintosh 旨在成為真正的個人電腦,意即它更小、更便宜、更簡單——但功能更多,在這樣的訴求下,UI設計師 Susan Kare意識到簡單和可親性的重要,讓人們可以通過直覺和愉快的過程,反複試驗弄清楚使用方式,就像街機遊戲一樣。

UI設計師 Susan Kare的設計圖

面對當時電腦還是黑白色、而且分辨率低的情況下,設計師 Susan巧妙的將媒材的極端限制,轉化成設計的力量來源。她在網格筆記本中設計了圖標,每一個網格是一個像素,設計了可以直觀了解對應功能的圖標。她所設計的眾多圖標,在今天的電腦操作仍然必不可少的許多元素,如Adobe Photoshop 和 Illustrator 中的許多定義圖標(例如畫筆、套索)最初皆是由Susan所設計的。 

iPhoneOS 1.0

UI設計發展的大事件—2007年上市iPhoneOS,是第一個可以在智慧型手機上運行的介面操作系統。它是第一款使用多點觸控和滑動手勢來在虛擬空間中控制的產品。很多使用體驗設計的出世,比如用雙指捏合縮放和自然滑動來翻閱頁面,或是當滑到頁面末尾時,會有如橡皮筋反彈動態效果,來讓使用者產生到達底部「沒有了」的感覺暗示

許多其他我們認為在智慧型手機中理所當然的操作感覺、某些習以為常的與電腦、與人的互動方式,其實都是被設計而定義出來的。現在,你可以拿起手機,看看還有哪些小細節也是設計出來的呢?

參考資料/圖片來源:
https://borism.medium.com/menus-metaphors-and-materials-milestones-of-user-interface-design-f3f75481c46c
https://www.itsnicethat.com/news/susan-kare-apple-macintosh-icons-california-designing-freedom-design-museum-240517

持續關注請至TIEDA臉書官網,歡迎與我們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