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原來是醬

【電商原來是醬】數位上如何判定網路的優質內容?

【電商原來是醬】數位上如何判定網路的優質內容?

如今市面上有很多內容平台,但很多內容平台過度關注流量,就會造成內容質量的缺失;內容也是判斷一個平台優質與否的標準,那如何定義優質內容呢?今天「電商原來是醬」製作團對分享了關於網路優質內容的思考以及判定,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做過幾個內容型產品,有長資訊,也有短圖文,不約而同地會遇到給內容質量分級的問題。在給用戶展示內容的時候,我們總想把站內優質的內容優先展示出來(頗有種戀愛中的情侶,總是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先表現出來,以求得這段關係能夠更長久一點的意味),而低質內容是想方設法希望把它扼殺在搖籃里。

一、為什麽我們如此關注內容質量分級?

每個平台的流量都是有限的,而內容的生產、分發、消費三者又是環環相扣的;若優質內容沒有得到足夠的流量傾斜,就會造成優質作者的流失,而又會刺激普通作者甚至是投機作者基於利益在平台滋生,影響平台整體生態環境。

另外,所見即所得,用戶在平台上能看到的內容,決定了他們對於平台全部的認知;我們試圖通過優質內容,給我們的用戶提供好的內容體驗,與用戶盡可能保持更加長久的關係,尤其是新用戶,這也驗證了為什麽新建內容池會是提升數據的有效手段。

並且,對內容有了定義之後,營運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拆分平台的需求,通過營運手段引導生產平台需要的內容。

二、那麽,到底什麽算是優質內容呢?

所謂差的內容千篇一律的差,但是好的內容卻各不相同。

一般來說,我們從兩個角度來判斷是否優質內容:營運判斷、數據表現。

  1. 先看來“營運判斷”

平台營運定義優質內容可以參考:

首先要先定義目標用戶,也就是你必須明確你對產品的認知和方向,知道哪些人是平台的未來。

然後觀察他們的行為,對於他們喜歡的內容,結合產品和營運對內容的理解,定義出一個優質的概念(偏主觀是正常的,不同的人營運一個產品就會是不同的樣子,所以可以拉上多方共同去定義)。

另外,初步定義了優質內容之後,還需要做一些分析來驗證和調整標準。可以對於優質內容做一些流量傾斜,查看內容的數據表現(長內容可以觀察讀完率,閱讀速度[閱讀時長/文字量]、互動等,短內容更多關注互動行為),若數據表現過差,則說明對內容判斷出了差錯(只營運覺得好,用戶完全不買賬的內容只能算強行自嗨)。

另外,由於優質內容會獲得更多的流量,所以也是平台的價值觀體現,平台想引導什麽樣的內容,打壓什麽樣的內容,可以由此進行引導(生產者總是追逐流量的)。

  1. 再說說“數據表現”

相對於主觀判斷,數據總是更直接更客觀的存在,很多產品和營運也更傾向於信任客觀數據,但這個存在兩個很重要的問題:

大規模驗證的數據才是可信的,如果你平台的DAU只有幾百萬,每篇內容本身的曝光就極其稀疏,數據就不具備可信度;這邊就涉及到內容的冷啟動推薦量,一般來說,小平台(因為初期用戶比較精準,類型相對統一)可以設置30-50左右,大平台一般會取200。

推薦能力、內容儲備量、用戶消費能力等因素決定了能分配給內容冷啟動的推薦量,所以每個平台會有所不同,需要單個產品單個分析;這邊再提供一個數據分析的思路,可以根據數據對內容做一個分級,然後觀察曝光量/推薦量到什麽數值,各個等級的內容就比較穩定(取個可以接受的波動值)。

另外,當平台內容量不大的時候,數據往往起不了很大的左右,人審還是最妥帖的方式;如果有余糧,可以嘗試下機器學習(簡單的正則也可以),去做一些輔助吧。

通過以上兩種,我們可以拿到兩部分內容:

  • 內容質量+數據表現尚可;
  • 內容質量+數據表現優秀;

這兩類都是平台需要的內容,第二類本身就能發展比較好,而第一類更需要通過人為幹預給予一些流量的傾斜。

平台鼓勵什麽,並且讓用戶感知到,就是在引導用戶做生產方向調整(當然,會有一定滯後性),除了通過公告宣知,用戶會更加傾向於從實際拿到的流量來做判斷。

之前遇到過產品和營運扯皮的情況,產品希望營運主動引入一些優質內容來提升數據,營運希望產品通過數據分析給出好內容的方向甚至標準。

雞和蛋總有一個要先出來,這時候還是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手來定義平台的內容方向,再通過不斷的驗證和調整來明確哪些是平台想要的;如果一直在轉圈圈,平台的內容只會越來越慢產出。

寫的過程當中想到了之前的一些項目案例,後面可以再聊聊內容冷啟動的思路,以及如何通過營運和推薦手段干涉不同質量等級的內容流量分配吧。

更多的電商與社群知識,請收聽電商原來是醬的 Podcast:https://linktr.ee/ecprotw
更多名家專欄都可以直接上,明日科學新媒體: www.tomorrowsc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