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互動體驗設計協會專欄

社群媒體成癮的社會 —《智能社會:進退兩難》

你是否有這樣的情況:手機不離身,時不時想看一下訊息、新聞、親友動態,留個言、按個讚;明明發覺手機已佔用了自己過多的時間、心思卻還對這樣的狀態無法自拔,甚至是越陷越深? 如果告訴你,這些其實都是社群媒體公司投入大量人力研究所設計出來的結果呢?

最近話題度很高的Netflix紀錄片,《智能社會:進退兩難》(The Social Dilemma) 在片中邀請了各大社群媒體、網站高階工作者來揭露社群媒體如何透過人類行為學、心理學以及各種精密人工智慧、演算法,在不會引起人們注意的最低限度提示下,慢慢地改變我們的行為認知以及相處模式,來獲取商業利益。

Netflix紀錄片 《智能社會:進退兩難》(The Social Dilemma)

紀錄片提醒了我們,社群網絡上沒有免費的服務這件事情。Google、臉書等社群網絡看似免費地為我們提供資訊,讓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變得便利、快速,但他們靠什麼營利呢? 這些大家認為是免費的社群網絡服務、遊戲,其實正時時刻刻監控著我們在網路上的動態,透過人工智慧分析這些使用者資訊進而更有效的預測怎麼讓你留在螢幕上更久、得到更多的注意力並對你發送出最有效益的廣告訊息。就這樣,在我們不知道的情況下,我們的”注意力”被當成讓商廣告商獲利的商品。

前Facebook成長部門主管 Chamath- 「我們過心理學,想出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操控各位」

獲取商業利益這件事本身並沒有問題,可怕、並已經對社會造成不可逆影響的是這些社群媒體為了能夠獲取到最多使用者注意力所做的設計。受訪者們提到,這些社群媒體讓人逐漸放不下手機的方法正如同所有上癮途徑一樣。他們了解人性的弱點、破解了心理學,讓大腦因每次打開社群媒體的更新或是更多的讚數這種短期訊號獎勵來覺得快樂,如片中所說:「和人社交是人類的基本需求。社會活動會直接引響釋放多巴胺的獎賞路徑,而社群媒體利用這個讓人產生上癮現象」。社群軟體這樣的獲利模式已經深深的影像了人們在現實世界中的思考模式和行為。

片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實例是:當我們在Google 搜尋「氣候變遷」時,出現的結果會根據使用者所在的區域以及使用者的喜好等等,顯示出不同的結果。這也解釋了近幾年在臺灣、美國(全世界)選舉時,選民之間變得比以往更加的分裂、對立。一方的支持者往往無法理解對立方的選擇,覺得他們盲目、看不清事實的真相等等。然而事實就是—他們看到、接收到的”真相”和的確不同。《智能社會:進退兩難》:「當我們每個人開始面對的都是被挑選過的不同的事實,我們將漸漸無法去理解,甚至是看到和我們個人世界觀不一樣的資訊。也就是我們成為不客觀,沒有建設性的個體。」

人們因社群媒體的操控,影響到現實中的情緒、行為

了解了這些黑暗面後,如何去對抗戒癮的戒斷症狀,多與帶個不同觀點的人面對面交流。以更為健康的心態、目的去使用社群媒體並且時時自我檢視自己的行為選擇是否也是社群網絡操控之下的結果。營利的同時做出不刻意操弄使用者並顧及社會心理健康的互動體驗更是互動設計者們該時時自我提醒的。

也別忘了,拍出這部紀錄片的影視公司—Netflix 同樣也是使用了上面提到的人工智慧及演算法去計算訂閱者的喜好並顯示、推薦最能引起回應的影片並縮小、限制了訂閱者的選擇性。讓我們一起更警慎、有認知地去面對、使用這些社群網絡吧!

參考資料:

The Social Dilemma影片

The Social Dilemma

https://www.imdb.com/title/tt11464826/

圖片來源:

IMDb、The Social Dilemma, LLC

更多互動體驗設計相關的活動、資訊請上:https://tieda-ixd.com/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站 www.tomorrowsc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