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來自美國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的研究者最近發現一種能殺死癌細胞的新方法。這個研究團隊由神經外科教授馬賽厄斯·果米爾(Matthias Gromeier)及免疫學家史密塔·奈爾(Smita Nair)教授領導。
這個新研究發表在《科學轉化醫學》期刊裡,他們解釋如何修改小兒麻痹病毒使其能讓人體運用自身資源去對抗癌症。修改過的小兒麻痹病毒叫做重組溶瘤小兒麻痹病毒(Recombinant Oncolytic Poliovirus),又簡稱 PVS-RIPO。
PVS-RIPO 已在 2011 開始臨床實驗,初步的結果讓具有強烈侵略性的膠質母細胞瘤患者燃起希望,所以研究人員開始深入探討 PVS-RIPO 的作用原理。
果米爾醫師在解釋他們研究的基本原理時說:「只要能了解哪些步驟能引發這些免疫反應,我們就能有根據的決定是否有其他的治療能與小兒麻痹病毒一起作用,增加患者生存率。」
PVS-RIPO 促使一系列免疫反應
研究人員們細察了小兒麻痹病毒在黑色素瘤及三陰性乳癌細胞裡的行為,他們觀察到小兒麻痹病毒將自己附著在癌細胞膜上的 CD155 蛋白上,這些蛋白是小兒麻痹病毒的受體。接著小兒麻痹病毒會開始攻擊惡性腫瘤細胞,促使癌細胞釋放抗原。被釋放的抗原是人體無法辨識的有毒物質,進而促使免疫系統攻擊這些抗原。
研究人員利用白鼠細胞培養的結果顯示一旦 PVS-RIPO 感染了樹突狀細胞,這些細胞就會「告訴」T 細胞要開始利用免疫系統攻擊有害物質。一旦開始攻擊,這過程將會持續有效:在免疫系統的長時間持續攻擊下,癌細胞會變得較易受攻擊,使得腫瘤不易蔓延重生。
奈爾教授解釋:「小兒麻痹病毒不只會殺掉腫瘤細胞,它還能感染帶有抗原的細胞,進而引起 T 細胞反應去辨識及滲入腫瘤。這是個激勵人心的發現,因為這代表小兒麻痹病毒能刺激先天免疫系統的發炎反應。」
未來研究方向
果米爾博士在與今日醫學新聞網(Medical News Today)講解這項發現的臨床意義及未來研究方向時說:「我們的研究提供了清楚和有根據的基本原理,將可以對乳癌、前列腺癌、和皮膚癌進行下一步的臨床實驗。」
他更明確的解釋:「因為這個研究顯示了在小兒麻痹病毒療程之後,免疫細胞的免疫檢查點增加了,科學家計劃未來將探究嗜腫瘤小兒麻痹病毒與免疫檢查點的封鎖作用。」
參考資料:
- Brown, Michael C., et al. “Cancer immunotherapy with recombinant poliovirus induces IFN-Dominant activation of dendritic cells and tumor antigen–specific CTLs.”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vol. 9, no. 408, 20 Sept. 2017, doi:10.1126/scitranslmed.aan4220.
- Sandoiu, Ana. “Poliovirus kills off cancer cells, stops tumor regrowth.” Medical News Today, MediLexicon International, 21 Sept. 2017. Medical New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