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間光照與憂鬱症有關 ( 圖:Shutterstock )

近日,在《美國流行病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即使是低度的夜間光照,和憂鬱疾病之間也存在著密切的關係。研究報告的作者,日本奈良縣立醫科大學(Nara Medical University)醫學院社區衛生與流行病學系教授大林賢史(Kenji Obayashi)解釋,研究結果顯示在完全黑暗的環境中睡眠,對睡眠品質和心理健康都有所幫助。

大林教授表示:「在夜晚保持臥室黑暗,可能是一種預防憂鬱症的新選擇。」

研究方法

研究人員在 863 名日本老年人的臥室中測量了夜間光度,方法是在每個床位的床頭上方,安裝兩個天花板測光儀,並測量兩個晚上,以盡可能準確接近受測者睡覺時接觸到的光線。然後,研究人員記錄了受測者的睡眠數據,並開始監測受測者的心理狀況,特別是憂鬱症相關的症狀。

研究期間,受測者中有 73 人出現了憂鬱症狀,研究人員發現這與夜間暴露光線相關。晚上接觸超過 5 勒克斯(lux,光的度量單位,10 勒克斯如同從約 30 公尺遠的距離看一根蠟燭的亮度)的人,比在完全黑暗房間睡覺的人更容易出現憂鬱症狀。這項研究並未指明人們需要暴露於光線下多久時間,才能觀察到這種效果。但之前在倉鼠試驗中,將門檻值設定為 5 勒克斯的光線暴露 4 週。

夜間光線與憂鬱症有關

夜間光線可能不是引發憂鬱症的唯一原因,該研究的目的也不是確定因果關係。但是,儘管光和憂鬱症的關聯並不完全清楚,大林教授認為這可能與睡眠障礙有關。他補充說,在夜晚接觸光線的人,可能會擺脫體內的生理時鐘,減弱褪黑激素的分泌。褪黑激素是一種促進在黑暗中睡眠的荷爾蒙,讓人們更容易入睡。

雖然這項研究的對象是老年人,但大林教授警告,這種影響對年輕人更為明顯,他們的眼睛更敏感,能接受更多光線。他表示:「70 歲的老年人接受光線的能力是青少年的五分之一」,因此,無論你的年紀多大,在睡覺時盡可能關閉光源,可能是個好主意。

 

參考資料

  1. Kenji Obayashi, Keigo Saeki, Norio Kurumatani, (March 2018). Bedroom Light Exposure at Night and the Incidence of Depressive Symptoms: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the HEIJO-KYO Cohort, 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2. Bedrosian TA1 Weil ZM, Nelson RJ, (Auguest 2013). Chronic dim light at night provokes reversible depression-like phenotype: possible role for TNF, Molecular Psychiatry
  3. Jamie Ducharme, (March 2018). Being Exposed to Even a Small Amount of Light During Sleep is Linked to Depression, Time Magazine
You May Also Like

科學家發現性別較平等的國家該人民睡眠質量指數較高

性別平等與睡眠質量的關係 科學家做了一項調查,他們認為在職場上擔任管理階層的女性如果生活在性別平等程…

印度變種 Delta Plus 病毒有高風險嗎?已有至少63個案例是病毒變異

印度Delta病毒又變種? 6月22日星期二,印度衛生部向大眾描述了Delta plus變體,新冠病…

大腦及脊椎植入裝置助癱瘓猴子重獲雙腿

科學家使用由電極、發射器和接收器組成的系統,完全繞過受損神經,成功恢復癱瘓動物的腿部功能。雖然這項顯…

美國 FDA 批准通過第二個針對癌症的基因療法

繼諾華公司的 Kymriah 之後,美國 FDA 批准了第二個基因改造療法 Yescarta,用於治…

阿茲海默症試驗藥物另有奇效:促進牙齒再生,治療蛀牙

研究人員發現,一種原本用於治療阿茲海默症的試驗期藥物,稱為 Tideglusib,對牙齒損傷修復具有…

一種用磁鐵從血液中吸出病原體或癌細胞的療法,明年有望進行臨床試驗

英國生物化學家喬治·弗羅德舍姆博士(George Frodsham)開發出一種以磁鐵吸出特定病原體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