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分類

人造子宮動物試驗成功,為人類早產兒帶來希望

台灣每年約 4000 名新生兒死亡,而 75% 的死亡個案都是由於早產造成,是新生兒死亡最大的成因。很多早產兒即使存活下來,也常因為器官發育不良而受失明、神經創傷或腦性痲痹等後遺症影響。

最近,科學家成功製造出「人造子宮」,在試驗中成功幫助早產綿羊胎兒發育至正常階段。接下來,科學家希望在未來 3 到 5 年內,做出類似的「人造子宮」系統,拯救人類早產嬰兒。

水鹽液體模擬真實子宮環境

科學家稱這種人造子宮為「生物袋」(BioBag)。與醫院目前使用的早產兒保育箱相比,生物袋完全密封並由電腦控制,防止嬰兒受細菌或病毒感染。同時,人造子宮內充滿鹽和水,能模擬子宮內的羊水。

為了模擬胎盤的功能,為胎兒提供氧氣及營養,科學家將一種特殊的氧合器(oxygenator)與臍帶連接。利用一種新技術,讓胎兒在每次心臟跳動時,可以吸收所需的氧氣。

早產綿羊胎兒試驗成功

綿羊胎兒與人類胎兒在生理上非常相近,因此科學家選擇了綿羊胎兒進行動物試驗。

正常綿羊胎兒需在母體內度過 21 周的妊娠期。試驗中,科學家在分娩前 4-6 周(相當於人類胎兒發育至 23-24 周),將綿羊胎兒取出,置於人造子宮內繼續發育。

在接下來 4 星期的觀察中,試驗中所有綿羊胎兒均發育正常,體格健康,並沒有正常早產嬰兒的健康問題。

[related-post url=”https://tomorrowsci.com/medicine/%E9%AB%94%E5%A4%96-%E9%85%8D%E5%AD%90%E5%BD%A2%E6%88%90-%E6%9C%AA%E4%BE%86-%E5%AC%B0%E5%85%92-%E4%BE%86%E8%87%AA-%E7%9A%AE%E8%86%9A%E7%B4%B0%E8%83%9E/”]

研究負責人、賓夕法尼亞兒童醫院的 Alan Flake 醫生稱,這種人造子宮儘可能還原了子宮的環境,能夠取代胎盤的功能。

研究團隊希望在未來 3 到 5 年,做出類似的人造子宮系統,幫助大約 24 周齡的人類早產兒,增加早產兒的存活幾率並讓他們能正常發育。美國每年在早產兒的醫療費用上花費 430 億美元。如果成功,「生物袋」人造子宮系統將不僅為早產兒帶來希望,還會創造相應的經濟效益。

 

參考資料:

  1. The Children’s Hospital of Philadelphia. (2017). Recreating the Womb: New Hope for Premature Babies. 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