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休眠細菌
無分類

科學家發現血液中的「休眠」細菌與多種疾病有關

一直以來,科學家普遍認為正常血液中不存在任何微生物,但最近的 DNA 測序卻發現每毫升血液中竟存在約 1000 個細菌細胞。科學家發現,這些休眠細菌可導致發炎、血液過度凝結和蛋白質層變形,甚至引起中風、心肌梗塞、糖尿病、關節炎及老人失智症的症狀。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研究員道格拉斯·凱爾(Douglas Kell)和南非比勒陀利亞大學的瑞莎·比勒陀利烏斯(Resia Pretorius)相信,當血液中鐵含量上升,這些休眠細菌便會甦醒,釋放一種稱為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的分子。當脂多糖停留在細菌的細胞壁上,免疫系統便能識別細菌,引起免疫系統防禦機制,導致發炎。

隱形危機

脂多糖亦能影響血液凝結。研究員在實驗中,混合了脂多糖、大腸桿菌和纖維蛋白原(Fibrinogen)——血液中一種可形成血凝塊的纖維蛋白。經混合後,纖維蛋白原與脂多糖發生反應,形成心肌梗塞、中風和血栓等病中常見的血凝塊。

科學家發現,脂多糖可以改變纖維蛋白結構,令其異常增厚,使纖維蛋白原發生形變。這種異常蛋白質一旦擴散,便會導致血液過度凝結的問題。

由於脂多糖可導致發炎和產生擴散纖維蛋白原,所以增加了心肌梗塞和中風的機率。同時,這些症狀亦出現在風濕性關節炎和老人失智症中,兩種含鐵量高的疾病,令血液中細菌甦醒。這些症狀的關係看起來密不可分,但要弄清楚如何處理這種細菌,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資料:

  1. Etheresia Pretorius et al., Acute induction of anomalous and amyloidogenic blood clotting by molecular amplification of highly substoichiometric levels of bacterial lipopolysaccharide, Journal of the Royal Society Interface,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