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 https://futurism.com / Credit: Bob Mumgaard

若想將核融合反應在地球上重現,就必須保持超高溫的電漿穩定。最近,普林斯頓電漿物理實驗室(Princeton Plasma Physics Laboratory, PPPL)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個方法,有助於控制與避免反應中斷,並期待能應用在國際熱核融合實驗反應爐(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 ITER),ITER 計畫於 2025 年開始實驗。

技術細節

這項研究主要是解決電漿中撕裂波模(tearing mode)的難題,這是在電漿中產生磁島(magnetic island)的不穩定狀態。磁島是封閉的磁通量管(magnetic flux tube),在電漿中成環形。如液體中的泡泡,磁島會長大並觸發破壞性的情況,讓核融合反應中止並損壞環磁機(tokamak)。

在 1983 年便有研究發現,使用射頻(radio-frequency waves)驅動電漿中的電流,可以穩定撕裂波模,降低反應中止的風險,但當時沒有發現的是,只要射頻超過關鍵閾值,電漿溫度的微小擾動可以改善穩定的過程。

PPPL 最新的研究發現,電漿溫度的擾動會影響電流驅動的強度和磁島內部的射頻功率(RF power)。這種溫度擾動與其對儲存功率影響的反饋呈現非線性關係。當反饋與電流驅動對溫度擾動的靈敏度互相配合時,就能大幅改善電漿的穩定性。以上的總體影響,在技術上稱為「射頻電流凝聚」(radio frequency current condensation),在磁島內部會使射頻功率集中,抑制磁島生長。

作者觀點

PPPL 理論物理學家艾倫·雷曼博士(Allan Reiman)表示:「功率沉積(power deposition)大大增加。當磁島中的功率沉積超過閾值時,溫度就會出現跳躍,進而大幅增強穩定效果。人們擔心 ITER 的實驗會因磁島變大而導致中斷,概括而言,這些新發現的效應應該可以使 ITER 更容易穩定。」

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電漿物理實驗室的奈特·費許教授(Nat Fisch)表示:「使用射頻電流驅動來穩定撕裂波模,對環磁機的發展可能比用於限制電漿更為關鍵。雷曼博士 1983 年開創性的論文,除了預測射頻電流可以穩定撕裂波模,也提及磁島中溫度擾動的重要性,而透過對物理和正面回饋的探索,我們才得以將 35 年前的概念推進一步。」

 

參考資料:

  1. Christian, J. (2019, January 10). Scientists discovered a new way to stabilize fusion reactions. Retrieved January 18, 2019.
  2. DOE/Princeton Plasma Physics Laboratory. (2019, January 8). Scientists discover a process that stabilizes fusion plasmas. ScienceDaily. Retrieved January 19, 2019.
  3. Reiman, A., & Fisch, N. (2018). Suppression of Tearing Modes by Radio Frequency Current Condensation. Physical Review Letters,121(22). doi:10.1103/physrevlett.121.225001
  4. Magnetic island. (2018, September 28). Retrieved January 21, 2019.
You May Also Like

新創公司將進行豬對人體器官移植技術,我們將會有充足的器官供應

FDA 首次批准轉基因動物 總部位於馬里蘭州的生物技術公司United Therapeutics&n…

NASA 即將探索一顆能導致全球經濟崩潰的小行星

最近,NASA 宣布了兩項新計劃,Lucy 和 Psyche,探索一顆富含礦物質,價值足以令全球經濟…

大腦神經元會排定修復該基因的優先順序,它們會優先處理它們覺得重要的部位

「Hot Spots」的關鍵作用 神經元缺乏複製DNA的能力,所以它們會不斷修復基因的損傷。索爾克大…

距離我們能穿越蟲洞進行時間旅行的未來已經不遠了!

蟲洞可以進行瞬時空間轉移或時間旅行 1930 年代,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納森‧羅森在研究引力場方程時,…

美國科學團隊在靠近地核及地函邊界的部分偵測到意想不到廣泛的岩石結構

馬里蘭大學(University of Maryland,UMD)的地球物理學家們首次同步分析數千道…

黑洞周圍的「戴森球體」可能是外星文明的能量來源

戴森球的巨型球體結構 戴森球是一種的巨型球體結構,它完全包圍住太陽(或任何其他恆星)以利用其能量,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