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早期的太陽系中,一個巨大的塵土、岩石以及氣體的原行星盤(protoplanetary disk)盤旋在新形成的太陽周圍。其中的一些材料最終透過重力連結在一起,形成了我們今日所知道的行星的青少年期。這包括我們的家-地球。

恆星大氣中的元素

新發表於期刊《科學》(Science)的研究已幫助研究人員確認,與大型的氣體行星,例如海王星與木星對比之下,類似於地球、及我們鄰居的金星與火星的岩石行星(rocky planet)擁有與它們的恆星相似的重元素百分率。

一群研究人員從 32 顆低質量的太陽系外行星(exoplanet)中聚集了數據,這 32 顆系外行星繞著 27 顆與我們的太陽大小與光譜類型相似的恆星公轉。藉由分析穿過恆星大氣的光,天文學家可以量測出恆星的化學組成。透過光譜調查,會有間隙出現在光的頻段(frequency band)中,指出哪一種元素存在於恆星當中。

研究的作者解釋:「在主序星(main-sequence star)的大氣中元素的豐富度會反應在它們整體成分上(除了最輕的元素以外),其範圍在幾個百分比之間。而隕石量測的結果顯示,這對太陽而言是有效的。」

透過這個過程,對於目標的太陽系外行星的宿主恆星中重元素的比例,研究人員能夠獲得更精確的資料。他們在研究中寫到:「我們分析了所選行星的 21 顆宿主恆星的光譜(HD 80653 並沒有可用的光譜),並且測量了它們的大氣化學組成。我們在宿主恆星中定出了大量的鎂(Mg)、矽(Si)以及鐵(Fe),這些都是形成岩石的主要元素。」

恆星與行星間的元素關聯

天體物理學家理論上認為,在原行星盤中,像是 Fe 與 Mg 等較重元素的豐富度很有可能反映在錨定太陽系的恆星中,因為在形成階段,可能有同一批材料亦存在著。這表示說,岩石行星以及它們的恆星在整體質量上,很有可能重元素的比率共享。但是這些比率究竟有多緊密相連,還沒有很完整清楚。

研究作者們註記:「理論預測說,在行星形成的過程中,恆星與行星當中的 Fe/Si 與 Mg/Si 的豐富度比率會維持非常相近。因此,太陽這類恆星的大氣中耐火元素(例如 Mg、Si 以及 Fe)的豐富度被認為代表了初始原行星盤的組成。」

藉由使用太陽系外行星的質量、半徑以及行星內部的模型,研究人員計算出樣本中每顆行星可能的鐵質量比例。其中,他們同時考慮了鐵只存在行星核(core)中的情況、以及可存在每顆行星的核與函(mantle)中的情況。接著,每顆行星的鐵質量比例被拿來與原行星盤的鐵質量比例做比較,而原行星盤的鐵質量比例是由宿主恆星的組成推算出來的。

作者們發現,恆星以及繞著它們旋轉的行星中鐵的比例彼此相關聯,但並非 1:1。這代表著,在原行星盤中元素分布的細微差異、以及與行星形成相關的過程,在決定岩石行星的最終化學組成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未來方向

雖然在恆星與圍繞它們的行星之間,於較重元素的豐富度上存在有稍微的差異,但是這個結果提供了佐證,讓我們從例如 Fe、Mg、Si 等形成岩石的主要元素在恆星中的豐富程度,來推算岩石行星的化學組成,而這個在先前的其他研究中,也是這樣假設的。

除此之外,來自新研究的結果亦註記說,超級地球(super-Earth)與超級水星(super-Mercury)等級的太陽系外行星似乎擁有不同的化學組成,這表示著在形成行星的過程中存在有差異。對未來的太陽系外行星研究來說,這些資料將會很方便。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站 http://www.tomorrowsci.com

參考資料:

  1. Feehly, C., (2021, October 15). New Study Reveals Intricate Chemical Link Between Rocky Planets and Their Stars. ScienceAlert
  2. Adibekyan, V., (2021, October 15). A compositional link between rocky exoplanets and their host stars. Science. DOI: 10.1126/science.abg8794
  3. 圖片來源:https://www.sciencealert.com/new-study-reveals-the-intricate-chemical-link-between-rocky-planets-and-their-stars(圖:NASA/Tim Pyle)
You May Also Like

烤焦與烤黑的肉可以吃嗎?其實只要好吃就能吃

煎、炸、烤等高溫烹飪方式,常常是廚房小白攻出新手村路上的一道坎。尤其當“炸至焦黃”成為烹飪步驟之一時…

人類身上的骨骼有可能是行星爆炸後的殘骸

富含鈣元素的超新星 根據最新研究,我們宇宙中一半的鈣來自富含鈣元素的超新星,這有可能意味著構成人類所…

業餘天文學家在仙后座附近發現新的光源!任何人都可以觀察得到它

仙后座屬於識別度高的星座 在三月初時,夜空中出現了一顆新星,這消息一出應該會讓世界各地的天文學家興奮…

海洋動物紛紛出現怪異行為!科學家尚未找出原因

海洋動物會刻意圍成圈狀游動 科學家觀察到大海中有數種海洋動物會圍成圈狀游動,其中包括綠海龜、虎鯊和南…

科學家證實「亞馬遜雨林碳排量已超越吸收量」!該區年排放10億噸二氧化碳

仍有約10噸二氧化碳未被吸收 亞馬遜森林向來被視為「地球之肺」,該地區可吸收大氣的溫室氣體排放,藉此…

SpaceVideos的直播影片出現不知名光線引發網友熱議!

144起「不明空中現象」(UAP)事件 美國政府在6月25日公布了有關不明飛行物的報告,內容表示國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