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化現象比地球冷卻時期更極端

近年來我們經歷了乾旱、破紀錄的高溫、野火和頻繁的極端風暴,這都是人類向大氣中不斷釋放二氧化碳導致全球氣溫上升的結果。麻省理工學院(MIT)一項關於地球古代歷史上極端氣候事件的新研究表示,隨著地球氣溫持續變暖,地球只會變得更加不穩定。

這項研究發表在《科學進展》的雜誌上,研究了過去6600萬年的古氣候記錄,也就是恐龍滅絕後不久的新生代時期。科學家們發現在這一時期,地球氣候經歷了一個令人驚訝的「暖化偏差」,換句話說,持續數千至數萬年的長期變暖時期,遠遠多於地球冷卻期,且暖化現象往往比地球冷卻時期更極端。

「乘數效應」

研究人員表示,對這種暖化偏差可能解釋是「乘數效應」,即地球適度的變暖,例如火山向大氣中釋放二氧化碳就自然地加速了某些生物和化學過程,從而增強了這些氣溫的波動,以平均來看地球溫度才會走向更暖化的現象。

有趣的是,研究小組觀察到,這種暖化偏差大約在500萬年前就消失了,大約在北半球冰蓋開始形成的時候,目前還不清楚冰蓋對地球對氣候變化的反應皆有什麼影響,但隨著今日的北極冰川快速消退現象,新的研究表示,「乘數效應」可能會捲土重來,其後果根本無法設想。

試圖查看整體統計數據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麻省理工學院地球大氣和行星科學系的研究生Constantin Arnscheidt說:「北半球的冰蓋正在縮小,以人類活動的長期後果來看,最終可能會消失。」「我們的研究表示,這可能使地球氣候更容易受到極端的、長期的全球變暖事件影響。」

Arnscheidt說:「當研究團隊使用數據來研究極端氣候事件時,大多數研究都集中在單個溫度的峰值上,典型的就是攝氏度的變暖現象,但我們試圖查看整體統計數據,考慮所有涉及的波動,而不是挑出較大的波動。」

因此研究小組觀察到,在過去的6600萬年中,全球溫度波動的分布並不像標準的鐘形曲線,曲線明顯是不平衡的,傾向於地球上的暖化的事件更多而不是更低的極端溫度。研究人員說:「這與大家原本的預期的相反,地球上的溫度存在著某種放大效應。」簡單來說就是「地球系統變得更加不穩定,在暖化方面影響遠遠大過極端低溫的現象」。

圖片來源:stock image

資料來源: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21,August 11).Global warming begets more warming, new paleoclimate study finds. Sciencedaily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站 www.tomorrowsci.com

You May Also Like

人死後大腦中的某些細胞會變得更加活躍,腦細胞在幾個小時內會變得越來越大

「僵屍基因」即膠質細胞 人死掉之後大腦中大部分的細胞會逐漸消失,不過根據最近一項新研究表示,有些人在…

我們餐桌上的菠菜可以讓燃料電池變得更高效

菠菜變成電池的催化劑 一組科學家利用了大家都能在生鮮超市買到的菠菜,加了一小撮鹽,把它變成一種高效燃…

核反應堆附近的時間是否彎曲?時間膨脹被科學家所質疑

澳洲格里菲斯大學的一組理論物理學家正在研究一種最根本的時間量子理論,該理論認為時間與空間之間是不對稱…

用人工智能血液檢測發現肺癌,準確率竟達90%!

人工機器學習的血液檢測技術 位於美國巴爾的摩的一間生物技術公司Delfi Diagnostics的研…

國際太空站(ISS)成功種植辣椒!太空人製作墨西哥Taco餅慶祝

辣椒歷經4個月的生長期 國際太空站(ISS)為太空人舉辦了一場墨西哥Taco餅派對,慶祝太空站內的第…

地球上的水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呢?

與太陽系中其他的行星不同,地球表面70%是由液態水組成。雖然水對生物來說是有用的,但也有些人感到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