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龍幼年時的骨骼比成年更為強壯

一項化石分析顯示,翼龍幼年時的骨骼比成年時更強壯,而骨骼對起飛至關重要,剛孵化的翼龍可能就已經直接從殼裡飛出來,儘管這些小翼龍的飛行方式可能與成年翼龍的飛行方式有些不同。

研究人員在7月22日的《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上報告說:「對胚胎翼龍、新孵化翼龍和成年翼龍的化石進行分析結果發現,這些小生物從一剛出生就很強壯且靈活。」翼龍是一種古代飛行爬行動物,從三疊紀到白堊紀(2.28億至6600萬年前)與恐龍生活在一起。

成年前就能進行遠距離飛行

科學家們對早期翼龍的生命形式知之甚少,包括它們的後代是否會使用翅膀飛行還是只會用滑翔的方式,了解這個就能知道小翼龍是否在準備飛行前就一直處於父母的照顧之下,但最近越來越多考古發現爬行動物早期就已經自行獨立,比如考古學家在翼龍胚胎的翅膀上發現飛行膜,甚至還有一種微小的無齒龍幼龍,它在長到成年體型之前就能進行遠距離的飛行。

研究人員開始研究這些骨頭,英國南安普頓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的古生物學家達倫·奈什(Darren Naish)和他的同事們將胚胎和羽翼孵化的化石與兩個物種——翼龍(Pterodaustro guinazui)和董氏中國翼龍(Sinopterus dongi)的成年化石進行了比較。研究人員分析了翼展、翼骨強度和翼能承載的載荷。

「翼龍寶寶肯定會飛。」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古生物學家凱文·帕迪安(Kevin Padian)說:「飛行的三個關鍵因素是需要有強壯的骨骼、足夠長時間在空中停留的肌肉群以及翅膀皮膚中堅固的角蛋白纖維,類似於鳥類的羽毛,但我們的研究對最後兩項條件的資料都非常少。」

早熟現象並不罕見

過去科學家發現小海龜的肱骨比許多成年海龜的肱骨要強壯得多,幼鳥的翅膀也比成年鳥短而寬,這表明它們或許有一定的能力靈活地改變方向和速度,前提是不要求牠們遠距離飛行。

帕迪安表示:「在大多數動物世界當中,幼兒動物能夠養活自己並不罕見,早熟甚至是脊椎動物的常見現象並不例外,反而只有經過父母長期照料的動物,比如靈長類動物,才會有一段時間內處於需要被保護且無助的狀態。」

圖片來源:MARK WITTON

資料來源: Carolyn Gramling(2021,JUL 22).Pterosaurs may have been able to fly as soon as they hatched. Sciencenews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站 www.tomorrowsci.com

You May Also Like

新的研究發現小腦具有一個我們甚至不知道的功能

鑑於人體的複雜性,一點也不奇怪的事,我們仍在對組成我們的不同部分有新的發現,就在不久前–…

科學家們發現藉由對大腦進行非侵入式刺激能夠提升語言能力達 13%

我們都知道不能訓練一隻老狗學新把戲,但如果是訓練一位老人學一種新語言呢? 成年大腦限制 先前的研究顯…

這顆繞著火星運轉的小行星,或許是月球的其中之一

特洛伊群小行星通常有太陽系演化早期的物質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月球的小塊分裂體正在繞著火星運行。據一份…

7 朵小花被封存在 1 億年前的琥珀中,完整程度如同「剛摘下來的一樣」

近日,科學家在一顆 1 億年的緬甸琥珀中,發現了 7 朵保存完整的花朵,這些花朵的年份可追溯到白堊紀…

狗從後院挖出距今 1.3 萬年的長毛象牙齒

美國華盛頓民眾飼養的一隻拉布拉多犬,日前在住宅後院挖出外觀疑似骨頭的物品,事後經過主人送交學術機構鑑…

澳洲科學家發現吃高脂肪食物不會增重的秘訣

澳洲科學家利用動物實驗發現,當移除老鼠體內某種基因後,即使事後吃進高脂肪食物,動物的體重仍不會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