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宇宙

科學家發現:語言影響大腦對時間的感知

語言是人類表達和溝通思想的方式。雖然語言本身不等同於思想,但語言卻能在不知不覺中影響人看待世界的方式,比如,大腦對時間的感知。

試想想,你會如何描述自己打盹兒的那五分鐘,或者某部電影放映的那兩個小時?「休息時間很短嘛;這部電影好長……」身在漢語環境中的你,或許會這樣形容。那其他語言的人呢?

時間「長短」還是「大小」?

在形容一段持續時間(duration)時,漢語跟英語、瑞典語相似,都是用物理世界中長度的概念來形容,如「短暫」的休息(a short break),「漫長」的婚禮(a long wedding)。

而在希臘語和西班牙語中,人們習慣用物理世界中容量的概念來形容一段時間,如「小」休息,「大」婚禮。

對於習慣使用一種方法形容時間的人,另一種描述時間的方法聽起來可能有點奇怪。

然而,語言學家 Panos Athanasopoulos 教授和 Emanuel Bylund 教授的研究發現,能夠用兩種不同的語言溝通的雙語者(bilingual),會很自然地、下意識地按照當前使用的語言來感知並描述時間,並在不同語言之間靈活切換。

這項成果首次證實了不同語言對人們認知靈活性(cognitive flexibility)的影響。

[related-post url=”https://tomorrowsci.com/technology/%E8%B0%B7%E6%AD%8C%E7%BF%BB%E8%AD%AF%E6%8E%A1%E7%94%A8-%E7%A5%9E%E7%B6%93%E6%A9%9F%E5%99%A8%E7%BF%BB%E8%AD%AF-%E6%B8%9B%E4%BD%8E%E9%8C%AF%E8%AA%A4%E7%8E%87/”]

時間感知實驗

參與實驗的被試者是可以同時流利使用瑞典語和西班牙語的的雙語者,他們熟悉每一種描述時間的方法——瑞典語用「長短」,西班牙語用「大小」。

實驗中,被試者會觀看屏幕上一條不斷延長的線,或者正在注水的一個容器,然後對該過程持續的時間做出估計。

同時,被試者會收到一個提示詞,要麼是瑞典語中對應 duration 的「tid」,要麼是西班牙語中對應duration 的「duración」。

說西班牙語的人會自然地以「容量」量度時間

結果一目了然

當被試者收到瑞典語提示詞時,他們會根據屏幕上的線走過的距離估計持續的時間,用長度進行描述,而不會留意容器有多滿。

反之,當被試者收到西班牙語提示時,他們會改變策略,根據容器加滿的情況估計時間,用容量進行描述,不受線延長的影響。

Athanasopoulos 教授分析說,人在學習一門語言時,即使意識不到,大腦也會被調整至新的感知維度。雙語者可以毫不費力地、下意識地使用兩種不同的方式描述時間,恰恰表明語言可以在人們毫無意識下影響大腦的基本感覺,比如視覺、情緒,以及我們剛剛證實過的——時間。

語言是交流的工具,也承載著某種文化的世界觀。雙語者是更靈活的思考家,有證據表明,每天在不同的語言之間切換,有利於發展人的學習能力和多任務執行能力,長遠來看,也有益於人們的精神健康。

 

參考資料:

  1. Bylund, E., Athanasopoulos, P. (2017). The Whorfian Time Warp: Representing Duration Through the Language Hourglas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