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lvcdn

專門為火星設計的探測器

2018年5月5日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將洞察號發射升空,當年的11月26日成功登陸於火星赤道附近的平原,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工程師會個別對不同星球來設計專屬於它們的降落方式,火星大氣層約為600百帕左右,而這稀薄的大氣層是無法只單單依賴降落傘來登陸的,洞察號的出生就是專門為了火星而設計的探測器,它跟以往四處移動的漫遊車有所不同,是屬於在定點進行觀測的登陸器,而且特別的是洞察號能利用先進的火星物理探測先鋒來一窺深埋地底的火星內部,是人類史上第一具設計用來研究火星深層地質的機器人探測器。

根據CNET報導,在今年2020年洞察號的探測器終於完成了對火星內部溫度的研究,為期一年多為火星鑽洞的努力終於有了結果,當初探測器主要設計的第一步計畫是先登陸火星向火星深處挖掘,再來進一步的測量火星內部溫度,但當時探測器卻始終無法深深的埋入地底下,一開始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擔心是不是因為石頭的關係而擋住了探測器行進的路線,但是後來洞察號團隊分享了這一連串過程的動圖,其中也包括用著陸器機械臂末端的鏟子推動探測器的頂部,才發現原來問題不在於岩石上,而在於洞察號著陸點的土壤成分,因為當時地形太過疏鬆而導致探測器無法獲得足夠的摩擦力來向下移動。

故障排除後遇上更加艱困的挑戰

火星洞察號在TWITTER上發文表示:「在我們機械臂幾次協助之下,探測器似乎已經在地下了,但是數百萬英里之外的故障排除才是一項真正的挑戰,我們仍然還得需要觀察看看它是否可以自行挖掘。」而洞察號的下一個任務則是要照著原來計劃的走,希望它能持續下去的往下挖。

洞察號探測器的任務是希望能夠更加瞭解像火星或是地球這樣的岩石行星是如何形成的,而探測器的存在就是為科學家提供有價值的數據,為了測量火星的內部溫度並向NASA提供有關於行星形成方式的資料,它需要在地表以下挖到16英尺的深度,這深度對於洞察號探測器而言些許太深了,算是較為艱困的任務,恐怕無法有更突破的發展,但總體來說洞察號的科學任務仍然算是有突破性的成功。

資料來源:ROBITZSKI.D (2020,JUNE 20).NASA INSIGHT LANDER FINALLY MANAGES TO BURY ITS PROBE INTO MARS. Futurism

You May Also Like

NASA 評估星際空間任務,最快 2030 年執行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Johns Hopkins Applied Physics Lab…

NASA破天荒與中國航天局進行合作,對火星進行詳細分析

NASA要求國會批准 據《太空新聞》報導,中國國家航天局CNSA與美國宇航局NASA互相交換了有關彼…

虎鯨群史無前例的攻擊船隻,或許是在抗議人類對牠們造成的傷害

虎鯨群最近頻繁地襲擊船隻 最近在西班牙和摩洛哥之間的直布羅陀海峽,虎鯨群一直在頻繁地在襲擊船隻。類似…

霍金警告:應謹慎回應外星訊號

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越來越相信人類並非宇宙中唯一的高等智慧生物…

俄羅斯發射一顆人造衛星,將成為夜空中最亮的一顆星

近日,俄羅斯聯盟號火箭成功發射一顆具爭議性的人造衛星,這顆衛星在打開反射鏡之後,將成為夜空最閃亮的一…

科學家在候鳥的眼睛裡發現量子力學的證據!

鳥的眼睛裡竟發現量子力學 會在夜間遷徙的歐洲知更鳥(Erithacus rubecola)登上了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