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宇宙

研究顯示:冥想能重塑大腦,有效治療精神疾病

你是否曾經想過學習一種新技能,例如語言、滑雪、陶藝、寫作……,但是因為年齡大了,而最終放棄?這種擔憂有一定道理,青少年時期確實是學習的黃金時期,但這並不意味著青春期後大腦就一成不變,不再能夠接收新事物。科學研究的結論鼓舞人心:青春期後,大腦仍然具有可塑性。這意味著,你仍然擁有塑造及改變你大腦的能力。

所謂神經可塑性(neuroplasticity),是指通過改變大腦接收的刺激,在生理水平和心理水平上改變大腦。刺激的來源包括環境、行為、思考方式或各種影響大腦的身體部位。研究發現,在眾多刺激方式中,冥想可以幫助人們重塑大腦,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治療心理疾病

約翰霍普金斯公共衛生學院(Johns Hopkins School of Public Health)在一項研究中測試了冥想對多種精神病症狀的作用。結果表明,8 周後,冥想使焦慮狀況改善了 38%,抑鬱症改善了 30%,疼痛改善了 33%,證明冥想的效果可媲美抗抑鬱藥以及運動。因此,對於不想服藥或無法運動的心理疾病患者,醫生可以建議冥想療法。

增加灰質,抵抗老化

《心理學前沿》(Frontiers of Psychology)期刊上的一項研究表明,冥想可以顯著提高整個大腦的灰質(Grey Matter)容量。此外,麻省總醫院和哈佛醫學院的神經科學家 Sara Lazar 也得到了相似的結論:50 歲冥想者前額皮質的灰質容量與 25 歲的年輕人相同。鑒於 2050 年全球將有 1.15 億人口患上失智症,冥想或許提供了一種非藥物的療法。

[related-post url=”https://tomorrowsci.com/science/%E7%A7%91%E5%AD%B8%E5%AE%B6-%E7%99%BC%E7%8F%BE-%E8%AA%9E%E8%A8%80-%E5%BD%B1%E9%9F%BF-%E5%A4%A7%E8%85%A6-%E6%99%82%E9%96%93-%E6%84%9F%E7%9F%A5/”]

降低自私水平

當一個人注意力不足、心不在焉時,此時腦中的活躍區域稱為「默認模式網路」(Default Mode Network),它常引起自我指涉(self-referential)的思考,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思考模式。

耶魯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在經驗豐富的冥想者中,通過特定的冥想方式,默認模式網路的活動性大大降低,導致專注力、仁慈心和無選擇的覺知(choiceless awareness)水平提高。在一個經常被自私驅動的世界裡,冥想或許可以提醒我們關注他人。

克服吸煙成癮

德克薩斯大學心理學系的研究發現,吸煙者經過兩周共 5 小時的冥想訓練後,吸煙量減少了 60%。冥想對吸煙者的自控力也有積極的影響。

每年由吸煙引起的死亡人數達數百萬,各種療法花費巨大。而冥想無疑提供了一種拯救生命,同時節省花費的解決辦法。

總結

總之,冥想對大腦的作用包含了生理水平和心理水平。這些研究也說明,在青春期之後,人的大腦並非一成不變,而是仍然具有可塑性。

從另一方面說,如果希望學習新事物,不要因為年齡而憂心,只要積極勇敢地去學,總會有所成。因為大腦只有接收到新的刺激,就會得到重塑。

 

參考資料:

  1. Luders, E., Cherbuin, N., Kurth, F. (2015). Potential age-defying effects of long-term meditation on gray matter atrophy.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Retrieved from https://doi.org/10.3389/fpsyg.2014.01551.
  2.  Tang, Y., Tang, R., Posner, M, I. (2013). Brief meditation training induces smoking reduction. PNAS. 110(34), 13971–13975.
  3. Brewer, J., Worhunsky, P., Gray, J., Tang, Y., Weber, J., Kober, H. (2011). Meditation experience i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ces in default mode network activity and connectivity. PNAS. 108(50), 20254–20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