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人補丁,  醫學健典

有濕疹怎麼辦?濕疹症狀推薦治療與保養懶人包

What is濕疹

濕疹是指非其他疾病造成的表皮、真皮發炎。濕疹的組織切片中,可以看到表皮層有很多發炎細胞聚集,在表皮和真皮間造成空泡變化。這時組織內可看到小水泡,而皮膚表面會是紅腫甚至滲出組織液,看起來比正常的皮膚更濕,也就是標準的急性濕疹變化。

濕疹並不會維持在急性期,隨著反覆的急性濕疹,角質細胞代謝會出問題,天然保濕因子跟脂質沒辦法順利產生,角質層更沒辦法抓住水分。濕度不足的角質層會變得越來越厚、出現整片脫屑。在這個階段皮膚增厚,呈現淡紅至紅色,有時伴隨著皮屑,是亞急性濕疹。隨著發炎反覆,惡性循環更嚴重,最後皮膚會變得暗沉,甚至又厚又粗像繭,皮屑變得更多就代表到慢性濕疹。

通常異位性皮膚炎會隨著年齡增加逐漸緩解,但有些會持續發作,皮膚變得粗糙、增厚、明顯脫屑。正常狀況下,醫師可以從皮膚變化推斷出濕疹是哪個時期。這些變化通常有時序性,不太可能在嬰兒臉上看到慢性濕疹。除了異位性皮膚炎,脂漏性皮膚炎、汗皰疹、接觸性皮膚炎,都屬於濕疹,也有類似的病程:紅腫、流組織液,接下來皮膚越乾越厚,最後皮膚粗糙脫屑。

濕疹階段與治療

醫師通常會依照患者的病史及症狀,判斷是內因性或外因性濕疹。如果發作前有接觸過某物質,或是有確切外在因素,通常是外因性濕疹。例如泡溫泉後起紅疹,可能是泡熱水誘發的乾燥性皮膚炎;摸某種金屬後開始紅癢,可能是接觸性皮膚炎。會先請患者避開這些因子,同時緩解症狀。

內因性濕疹通常跟體質有關,異位性皮膚炎、汗皰疹、脂漏性皮膚炎…等都屬於內因性。接下來會看病程分期決定治療。急性期濕疹要先考慮誘發原因,例如嬰兒、孩童、青少年可能是異位性皮膚炎的體質因素,成人手指要考慮汗泡疹。會先避免誘發因子,並開藥消炎、止癢、預防感染,目標避免急性濕疹嚴重發炎或反覆。因為嚴重發炎、感染、反覆發炎會讓皮膚更差,變成亞急性、慢性濕疹。

亞急性期的濕疹通常代表反覆急性濕疹發作一段時間,表示患者有濕疹的體質,且皮膚表皮層已經不健康。醫師除了治療症狀,通常會提醒患者避免各式的誘發因子,並且強化保濕,希望讓受損表皮逐漸復原。慢性期的濕疹,表皮已經反覆發炎一段時間,不健康的表皮很容易又發炎。治療重點會是積極保濕,讓新的角質取代受損角質,恢復皮膚狀態。

常用治療藥物

外用類固醇可以針對輕至中度的濕疹,達到消炎、止癢。長期使用會有皮膚萎縮或變薄的副作用,因此有時會使用局部免疫抑制劑幫忙控制。

抗生素/抗黴菌藥物會被用在細菌/黴菌感染的濕疹,可以控制感染,避免濕疹更嚴重,但一定要配合醫囑完整療程,避免產生抗藥性。

抗組織胺是常見用來止癢的藥物。雖然有專家認為這類藥物實際效果不強,有效可能是因為嗜睡的副作用。研究也發現有鎮靜效果的抗組織胺更有效,嗜睡副作用弱的抗組織胺效果較差。

濕敷療法基本上就是把患處用保濕產品、混著藥膏包覆,更完整保濕,讓藥效發揮得更好。積極的濕敷療法下,許多患者都可以有非常好的效果。照光療法也是一個選項。使用特定波長的光線,可以局部調控免疫,緩解發炎。只是這類治療不能求速,需要時間發揮作用。

濕疹的保養與預防

濕疹會伴隨搔癢,但指甲易藏污垢,不慎抓破可能造成細菌感染。即便沒有感染,讓表皮再受損也會惡化濕疹。濕疹最怕再度破壞脆弱的表皮,或誘發微血管擴張。 真的很癢就請醫師開立止癢藥物,擦藥還是會癢的話,建議用冷水或微涼水沖,或是用冰袋短時間冰敷,並使用保濕乳液。

有些人會對塵蟎、動物皮屑、黴菌、花粉等過敏,但過敏與濕疹的相關證據還不明確。但還是建議做好環境清潔,使用空氣清淨機,控制相對濕度在50~60%。有些研究認為濕疹跟食物過敏有關,但真的對某食物過敏再避免,不須矯枉過正。一些刺激性食物,例如酒精或辛辣容易刺激微血管擴張,會建議患者避免喝酒、吃辣。

濕疹體質的人比一般人易產生接觸性皮膚炎,而受損的表皮更會惡化。有些患者對鎳、香料、防腐劑或新黴素等成分會有接觸性皮膚炎,要更小心挑選治療產品。另外衣服最好是棉質,因為過度摩擦有可能誘發濕疹。在臉部的濕疹,要避免化妝或選用無香料產品,畢竟濃妝需要強界面活性劑清潔,對於皮膚刺激與傷害大。

濕疹患者的天然保濕因子、生理性脂質都缺乏,再過度清潔反而讓皮膚更乾燥惡化。如果沒有太髒,其實用清水就可以,或是可用溫和的界面活性劑的清潔產品。水溫不宜過熱,微涼到微溫都可以接受,不用清潔工具避免表皮受損。

洗澡後不用擦到非常乾,略濕時就可以使用保濕產品,像是油一點的乳霜、油膏。但研究認為有些油比例過低的乳液,鎖水能力不足會誘發濕疹。每天至少早晚各保濕一次,只要覺得濕疹位置變乾,就可以再用保濕產品。

濕疹真的是很麻煩的疾病,常常還會反覆長期出現。希望這篇文章能對大家有幫助,學習濕疹知識之外,也找專業醫師了解病史與狀況,給予合適的治療建議。除了藥物與保養,規律生活和輕鬆的心情也可以幫助治療濕疹喔!

更多健康知識都可以直接上,明日科學網站: www.tomorrowsci.com

參考資料

  1.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Atopic dermatitis clinic guidelines. https://www.aad.org/member/clinical-quality/guidelines/atopic-dermatitis.  Accessed July 24, 2020.
  2. Emanuel APP, et al. Eczema Pathology. https://dermnetnz.org/topics/eczema-pathology/ . Accessed July 24, 2020.
  3. Weston WL. Overview of Dermatitis.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search. Accessed July 24, 2020.
  4. DeAngelis YM, Gemmer CM, Kaczvinsky JR, Kenneally DC, Schwartz JR, Dawson TL Jr. Three etiologic facets of dandruff and seborrheic dermatitis: Malassezia fungi, sebaceous lipids, and individual sensitivity. J Investig Dermatol Symp Proc. 2005;10(3):295-297. doi:10.1111/j.1087-0024.2005.10119.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