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政府稍早對外展示,該國已具備可發射飛彈摧毀軌道衛星的能力,讓印度成為繼中國、美國及俄國之後,第四個具備以飛彈摧毀衛星能力的國家。不過,專家也擔憂各國紛紛運用該技術後,將會造成太空垃圾增多的問題。
早已擁有反衛星能力
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 (Narendra Modi) 除了宣布該國已擁有反衛星導彈技術外,印度政府也承認, 2012 年早已擁有反衛星的基礎能力,並開始測試具備該能力的導彈,最近的測試則是首次印度利用飛彈真正摧毀一顆衛星。莫迪總理表示:「今天印度已成為全球太空強國,目前僅有美國、俄羅斯與中國等三國具備這種能力。」
這次名為「宇宙能量任務」 (Mission Shakti)的測試,摧毀一顆 300 公里上空的印度衛星,並只花了 3 分鐘便抵達目標。雖然印度政府並未公布衛星名稱,但媒體揣測應該是重量 740 公斤 的 Microsat-R 中型軍事成像衛星,這顆衛星於今年 1 月由印度太空研究組織 (Indian Space Research Organisation)發射升空。
碎片恐成其他衛星威脅
在這次測試之後,未來一段時間內,美國太空監測網 (U.S. Space Surveillance Network) 將可掌握事後已產生多少碎片。用飛彈摧毀衛星可能會產生數百至數千個碎片,並會在太空中漂浮多年。 2007 年,中國曾用飛彈摧毀自家氣象衛星,據業餘衛星追蹤估計,事後產生超過 3,000 個碎片。
荷蘭皇家空軍顧問馬可·朗布洛克 (Marco Langbroek) 指出:「在隨後數周及數個月期間,碎片群將變得更廣與更擴散。」太空垃圾對於衛星業者是一大隱憂,因為在軌道的物體會以 2.7 萬公里速度移動,一旦撞擊到衛星便會造成損害,導致衛星無法運作,除此之外,許多碎片太小根本無法追蹤。對此,太空顧問公司 Lquinox 總裁查洛帝·威登 (Charity Weeden) 認為:「太空環境不是只為了軍事,也不是只為了測試反衛星能力。」
展現攔截飛彈能力
外界認為,測試反衛星技術可被視為一種政治實力的展現,不僅證明某國具備擊落敵國衛星的能力,理論上,類似技術也可用來攔截對該國構成威脅的洲際導彈。不過,印度已表示,這次測試並未違反任何國際法,目前管理各國太空行為的法律是依據 1967 年生效的《外太空條約》 (Outer Space Treaty) 。
資料來源:
- Grush, L. (2019). India shows it can destroy satellites in space, worrying experts about space debris. The Ver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