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特輯,  科技前瞻

又有颱風來襲!西北太平洋海溫上升成關鍵因素

太平洋西北地區自7月以來颱風活躍,引發了科學家和氣象專家的深刻關注。目前已經形成了8個颱風,第13號颱風「鴛鴦」也預計將於今明兩日生成。在此背景下,讓我們深入探討海溫變化、氣候變遷與颱風頻發之間的科學聯繫。


西北太平洋地區是一個天然的「颱風搖籃」,每年夏季時期都會觀察到颱風的形成。此時,太平洋的海溫明顯升高,為颱風提供了理想的「繁殖地」。天氣風險公司的天氣分析師吳聖宇指出,隨著夏季西南季風的來臨,這一地區的海溫會逐漸升高,尤其在7、8月時,熱海水會向北擴展,為颱風的發展提供了適宜的環境。

聖嬰年海水更暖 成颱風的助推器

隨著地球升溫,深海的水溫也在上升,原本可以減弱颶颱風強度的冷海水現在也變暖了,這使得颱風得以獲得更多的能量並變得更強。(圖/ Natalie Renier, © 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


氣候變遷正在改變地球的氣候模式,超過九成的多餘熱能都反映在海水溫度的上升上,這不僅威脅到人類的生活,也加劇了颱風和颶風的強度。此外,今年是聖嬰年,會使得暖海域的面積更為廣大,從而提高颱風生成的可能性。


然而,要注意,颱風的生成不僅僅依賴於高海溫。文化大學大氣科學系的副教授曾鴻陽曾提到,海溫必須夠高是形成颱風的一個必要條件,但還需要其他大氣條件的配合,才能真正促成颱風的形成和發展。這包括大氣壓力、濕度和風速等因素,它們共同構成了颱風生成的綜合條件。

目前颱風數量居正常水準


預測指出,接下來的時段,特別是在日本南方海面,颱風將繼續活躍,可能持續到9月甚至10月。經過多年的觀察和分析,專家們預見,在全球暖化的情境下,海平面溫度將更易升高,對颱風的生成更為有利。

天氣風險公司副總經理賴忠瑋強調,雖然目前颱風的生成數量與平均值相近,但人們不能掉以輕心。氣象局預測今年下半年北太平洋西部的颱風總數將處於正常或偏少的水平,但侵台颱風的數量將接近正常,所以民眾應保持警惕和做好準備。

在這樣的背景下,為了更好地理解和預測颱風,科學家們正在進行多方面的研究,以探索更多的氣候變量和因素,從而為未來的氣候變化和颱風活動提供更準確的預測。


面對頻繁的颱風挑戰,科學研究不僅提供了我們更深的洞見,也為我們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和方法來應對這一自然災害。通過了解颱風的形成機制和影響因素,我們可以更好地預防和應對颱風帶來的影響,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讓我們一起努力,為應對颱風季節做好充分準備,保護我們的家園免受颱風的侵害。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http://www.tomorrowsci.com

參考資料:

1.Warm Waters Provide Fuel for Potential Storms

延伸閱讀:

1.多久沒放颱風假了?暖化促使颱風變少、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