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不安全感掙扎,因為我們會把自己的幕後花絮和其他人的精華影片做比較」
— 美國浸信會福音派基督教徒牧師 Steven Furtick
你是否常常看著社群媒體上的發文或是影片,開始在內心演起獨角戲呢?看著別人的生活很精彩,感到自卑、羨慕、嫉妒?而這些想法甚至是在無意識中產生。
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社群媒體的普及,無論是誰都可以在平台上,自由的社交及發表自己的生活、心情、言論等等,在不知不覺中社群媒體也走進了我們的生活,產生更多人與人之間交流的契機,但在近來的研究發現,社群媒體的普及也造成了人心理上的焦慮和沮喪,尤其對青少年的影響更是深遠。
在某大學心理健康中心發現校園裡排名前三名的診斷是:焦慮、憂鬱、壓力,美國、加拿大和英國等等國家有許多相關研究也發現重度使用社群媒體和高度焦慮與憂鬱有所連結。
研究指出,18-29歲的人有90%用社群媒體,一天平均花2個小時在上面。且加拿大心理健康協會,發現每天花2小時在社群媒體上的7-12年級的學生(最小年紀為12歲),會有比較多的焦慮、憂鬱、自殺念頭。
對於社群媒體充滿熱情的 Bailey Parnell 受邀TED演講,她分享了「社群媒體是否在傷害我們現代人心理健康呢?」這個主題
Is Social Media Hurting Your Mental Health by Bailey Parnell
在演講中提到了社群媒體造成這樣的景況,可以回歸來探討社群媒體所帶來的影響是什麼?最常見的四種壓力來源:
1. 精華的影片:收集了最棒、最閃亮的時刻
2. 社交貨幣:用貨幣來給予價值,在社群媒體上,讚、留言、分享變成了社交貨幣的一種形式。因此在社群媒體中,「我們」是個商品,若是此商品不如預期,就會被下架;就如同有些人會因為這則文章或影片按讚數不多,就會遭到刪除。
3. 錯失社交機會恐懼症 Fear Of Missing Out (FOMO):是一種社群焦慮,來自於害怕錯過可能的聯繫、事件或機會。在加拿大各個大學收集的資料發現,七成的學生說:「若不是因為害怕”被排除在圈外”,他們就會刪除自己的社交網路帳號。」
4. 網路霸凌與騷擾:嘲諷性評論已經成為有多少人在網上觀看話語的特徵—尤其是在政治領域上。研究顯出,有40%的成人經歷過線上騷擾,73%曾目擊過,100%的機會發生在女性、LGBTQ、有色人種、穆斯林。
在知道了社群媒體所帶來的四種壓力源後,更應該做的是去防範這樣的壓力源影響著我們的心理健康,讓社群媒體成為一個是使我們便利的工具,而不是傷害我們的利器。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站 https://tomorrowsci.com/
相關文章:
參考資料:
- Is Social Media Hurting Your Mental Health? | Bailey Parnell | TEDxRyersonU
- 圖片來源:https://unsplash.com/photos/FPt10LXK0cg(Robin Worrall,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