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式 3D 列印技術製成的沉思者雕像(圖:UC Berkeley.)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的研究團隊開發一種新式的 3D 列印技術,與傳統 3D 列印中擠出塑料後一層一層凝固建構的方式不同,這種技術能直接使前驅物固化為欲列印出的成品。

逆向操作

研究人員海登·泰勒博士(Hayden Taylor)表示,團隊的靈感來自電腦斷層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在電腦斷層成像儀中,使用 X 光 360 度掃描病患的特定身體部位,接著透過電腦利用各個角度的 2D 影像重新計算、建構出其 3D 結構。而研究團隊認為,若將此成像方式逆向操作,將可用於 3D 列印。 

這種新式列印方法先以電腦建構 3D 元件的模型,接著計算出各個角度下該模型的 2D 影像後,將影像以光投射向一裝入丙烯酸酯(acrylate)的圓柱體容器中。藉由此光照,便可發生光催化聚合反應,使丙烯酸酯分子反應形成高分子而固化。當此容器以 360 度旋轉並接受各個角度的 2D 影像投影後,便能還原固化出模型的 3D 結構,接著將剩餘的液態丙烯酸酯去除即能得到成品。

未來發展

目前此技術僅能夠列印出尺寸數公分的產品,耗時約 2 分鐘。研究團隊以此 3D 列印技術製作了奧古斯特·羅丹(Auguste Rodin)著名作品——沉思者(The Thinker)的小模型。研究人員認為此方法比傳統層狀疊加的 3D 列印方法在使用上更具有彈性,能夠更輕易的在欲列印的產品中置入其他物品,且成品的表面也更佳平滑,未來有望能應用於生產光學元件。

 

參考資料:

  1. Castelvecchi, D. (2019, January 31). Forget everything you know about 3D printing – the ‘replicator’ is here. Nature
  2. Kelly, B. E., Bhattacharya, I., Heidari, H., Shusteff, M., Spadaccini, C. M., & Taylor, H. K. (2019). Volumetric additive manufacturing via tomographic reconstruction. Science. doi:10.1126/science.aau7114
You May Also Like

幕後花絮與精華影片的一線之隔:別把自己身陷在社群媒體裡

「我們與不安全感掙扎,因為我們會把自己的幕後花絮和其他人的精華影片做比較」 — 美國浸信…

中國科學家運用量子技術來玩圍棋遊戲

一組中國科學家給古老的圍棋遊戲帶來了新的變化,他們將其縮小到量子尺度。 這是一場量子實驗 據Phys…

韓國軍方研發出可以躲過任何攝像機的隱形衣

隱形斗篷已被研發出來 韓國的一個研究小組正在研發一種人造皮膚可以讓士兵們形成保護色以至於完全融入周圍…

農業科技如何幫助亞洲看天吃飯的農民

中國化工集團公司收購的瑞士種子和農用化學品公司先正達(Syngenta),正在透過20億美元的投資,來幫助農民發展農業科技和改善農作物保護產品,適應和減輕氣候變化的影響

SpaceX 獵鷹 9 號成功運送史上最大型通訊衛星

上月 15 日,太空探索科技公司 SpaceX 在甘迺迪太空中心(Kennedy Space Cen…

這機器人的工作效率高出人類 500%,數以千計的工人恐生計不保

「半自動泥水匠」(Semi-Automated Mason)或簡稱為SAM,是一部建築機器人,擁有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