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研發鳥型無人機
科技前瞻

中國研發鳥型無人機,用於監控新疆等地區

中國科學家日前成功研發出外型酷似鳥類的無人機,目前已部署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等地區。科學家指出,這種外型像鴿子的無人機搭載全球定位系統(GPS)與高解析度鏡頭,可用於監控與環境規劃用途上。目前也傳出大陸軍方對於該無人機的測試結果相當滿意。

動作九成取自鴿子

這項代號「信鴿」的計畫是由西北工業大學航空學院的宋筆鋒教授負責,研究人員楊文青博士也證實該計畫確實存在,不過,她指出目前仍屬於小規模研發,而且應可滿足軍事與民生需求。

「信鴿」複製真實鴿子九成的動作,還會製造聲音,使其更難被外界偵測,甚至由於極像真實鴿子,還曾吸引其他鳥類一同飛行。

鳥類是極有效率的飛行者,以斑尾鷸(bar-tailed godwit)為例,其重量雖僅有 290 公克,每年秋天可無間斷從阿拉斯加飛抵紐西蘭,旅途長達 1.1 萬公里,耗時僅有 8 天。相較之下,「信鴿」重 200 公克,翼長 50 公分,時速 40 公里,最長可飛行 30 分鐘。

[related-post url=”https://tomorrowsci.com/technology/%E4%B8%AD%E5%9C%8B%E5%9C%A8%E6%96%B0%E7%96%86%E8%A9%A6%E8%A1%8C%E4%BA%BA%E8%87%89%E8%BE%A8%E8%AD%98%E7%9B%A3%E8%A6%96%E7%B3%BB%E7%B5%B1/”]

搭載 GPS 與鏡頭

該無人機搭載高解析度鏡頭、GPS 天線、飛行控制系統以及與衛星通訊功能數據連結等功能,振翅機制則包含一組由電動馬達驅動的曲柄搖桿,翅膀在上下飛行時則會稍微變形,藉此帶來提升力以及推進力。

西安國防科技實驗室李亞超教授認為,由於「信鴿」的動作栩栩如生,甚至可以騙過最精密的雷達系統,若再加上真實羽毛作為偽裝,將能更進一步干擾雷達辨識。

研究人員共執行近兩千次測試飛行,其中一次在內蒙古上空試飛,底下羊群甚至完全沒有受到驚動,逼真度極高。

(圖:南華早報)

各國早已投入類似研發

「信鴿」不是中國首次開發的鳥型無人機。2012 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就曾公布大小如老鷹的機器鳥,哈爾濱工業大學目前也在研發可在空氣稀薄地區操作的大型翼展式無人機。

另外,2013 年美國陸軍從 Prioria Robotics 公司採購 30 組猛禽無人機。荷蘭 Clear Flight Solutions 則推出 Robird 鳥型無人機,其外型與飛行動作極像一般鳥類,但需要人類負責起降,而且電池續航力僅有 10 分鐘以下。2011 年,德國 Festo Corporation 公司也曾推出無須人類便可起降與飛行的 SmartBird 銀鷗無人機。

[related-post url=”https://tomorrowsci.com/technology/%E5%8F%8D%E5%B0%8D%E8%88%87%E8%BB%8D%E6%96%B9%E5%90%88%E4%BD%9C%EF%BC%8Cgoogle-%E5%93%A1%E5%B7%A5%E9%9B%86%E9%AB%94%E8%AB%8B%E8%BE%AD/”]

仍有改善空間

研究人員指出,雖然這項技術還在早期開發階段,但用途相當廣泛,包含警務與軍事、緊急救援與災難救助、環境保護與都市規劃等,市場規模預估高達人民幣 100 億元(約為台幣 445.8 億元,港幣 113.9 億元)。

不過,宋筆鋒教授也指出,雖然「信鴿」在技術已取得進展,但中國在開發鳥型無人機上仍有改善空間。除了無法長距離飛行或在強風中維持航行路徑外,其效能也易受大雨或下雪影響。

另外,由於缺少防撞機制,無人機可能會在低空飛行時撞上物體,電路也容易受到電磁干擾。即便如此,隨著人工智慧技術取得進展後,宋筆鋒教授認為下一代「信鴿」將可在空中獨立做出判斷。

 

資料來源:

  1. Chen, S. (2018). China’s robotic spy birds take surveillance to new heights. [online]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Accessed 13 Aug.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