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在海平面下的1000米處,是毫無日光穿透,黑暗密佈的深海,卻也是地球上佔據最廣的棲息地。由於視覺無法作用,那裏是一個人類無法想像的生存環境,而能夠接收聲音音波的器官,是更被仰賴的感官機制。

海豚和鯨魚等鯨目動物,經由聲音來互相理解、定位巡航,甚至是統治一方領地。

來自交大應藝所的團隊—許峻誠研究室所研發的互動裝置《觸形》和《游感》兩件作品,便以鯨豚透過自體聲納感知空間、以及魚透過側線細胞感知水流狀態的感官特性,探討仿擬海洋生物的感官經驗,如何影響我們的內在認知和狀態。

《觸形》

裝置模擬圖

由於水的密度比空氣大,在海的包容裡,聲波是以直線穿過海洋生物的頭部,而不是生活在陸地的動物,聲波受到折損並以一定的折射率進入耳朵中。受到海豚和鯨魚的聽覺器官特性啟發,《觸形》的體驗者會穿戴一副依受到訊息變化而產生震動的面具,以仿擬鯨豚用敏銳的臉部皮膚,去接收和理解訊息內容的感官轉換體驗。

《游感》

裝置模擬圖
裝置模擬圖

側線是魚類相當重要的感覺器官,兼具嗅覺、感應水溫與水壓,查覺水流速度,以及定向輔助等功能,相當於一種水下聲納,亦類似於蝙蝠的聲納導航系統。研究團隊因此設計一組擁有多個轉動馬達的臂套,透過馬達接觸體驗者的皮膚,來感知到不同程度的震動的知覺,來體會魚在水中可能感知的速度和律動感。

魚類側線示意圖

以上兩件介紹作品,以仿生設計(Bionics design)為概念,藉由觀察、研究和模擬自然界生物和現象,來轉譯成人類可以理解、體驗或應用的事物,然而透過仿擬動物的感官經驗,是否有助我們跨越人類中心主義的邊框呢?

參考資料/圖片來源:
https://youtu.be/h1Jbroj9E1c

https://www.bbc.com/ukchina/trad/vert-earth-47052497

https://kknews.cc/science/enor8n.html

持續關注請至TIEDA臉書官網,歡迎與我們交流分享。

You May Also Like

韓國最先進的核融合反應器最近剛打破自身紀錄,能維持高溫電漿達半分鐘

在韓國超導托卡馬克進階研究(Korea Superconducting Tokamak Advanc…

咖啡因降低罹患阿茲海默症風險!可降低8%的認知能力退化

咖啡因降低罹患阿茲海默症風險 對於一些早上不喝咖啡就無法面對一整天工作的人來說,這絕對是一個天大的好…

【互動體驗觀察】 小島的聲音,我們緩步聆聽—SIDOLI RADIO 小島裡

聲音體驗 大稻埕裡一間間老式的店家,有間精緻的小店穿插在旗袍店和鈕扣店其間,靜靜的閃耀光澤,行人除非…

美民間太空公司火箭發射失敗!全程都被NASA拍攝紀錄下來

Alpha造價1500萬美元 美國民間太空公司「Firefly Aerospace」成立於2014年…

遊戲技術堆疊了元宇宙的互動性—虛擬演唱會​

虛擬演唱會Astronomical​ 近日的文策院 TCCF 國際趨勢論壇活動,如火如荼地討論到熱門…

「原始黑洞」或許可以用來解釋暗物質在宇宙當中的存在

原始黑洞(PBHs)解釋了大部分的暗物質 研究宇宙物理和數學的凱維里理論物理研究所(Kavli 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