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天然氣載運船馬哲睿號(圖:Sovcomflot)

上月,一艘裝滿液態天然氣的載運船(LNG tanker)成為了第一艘在沒有破冰船護航之下,橫越北極海洋從歐洲到達亞洲的船隻。這艘特製載運船只花了六天半的時間,就完成了橫越北海航道的任務。北極的氣候正在逐年上升,導致冰層融化,因此促進了這條商業航線的運行。

 

能破冰的天然氣載運船

這艘名為「馬哲睿號」的載運船,是用以紀念已故的法國石油業鉅子道達爾(Total)前總裁馬哲睿(Christophe de Margerie)。該船屬於俄羅斯航運公司 Sovcomflot 所有,船身長約 300 公尺,此次任務是將天然氣從挪威運送到南韓。

馬哲睿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艘可以破冰的天然氣載運船。該船具有輕質鋼筋加強船體,能穿過 2.1 公尺厚的冰層,是獲得 Arc7 認證的最大商業用船。在這次的航行中,雖然航道上有超過 1 公尺厚的冰層,但馬哲睿號還是能保持 14 節的平均速度航行。

在今年稍早的首航中,馬哲睿號停靠在俄羅斯薩貝塔港(Sabetta),俄羅斯總統普丁在船上祝賀船員和能源公司代表,並表示:「這是北極開放的一件大事。」

Sovcomflot 公司在今年稍晚,將使用這艘載運船從俄羅斯雅馬(Yamal)半島出口天然氣到亞洲市場。並計畫全年能使用 15 艘載運船從俄羅斯運送天然氣到其他市場。

全年都能航行

Sovcomflot 公司發言人比爾·史皮爾茲(Bill Spears)表示:「以前我們只能在夏天到秋天這段期間航行,但現在這艘船一整年都能從俄羅斯東部的薩貝塔港向西航行。北海航道一年只開放 4 個月,而且必須要有破冰船才能航行,因此這是一個很重要的進展。」

鉅額保險和俄羅斯破冰船收取的高昂費用,使得一些船東面對危險的北海航道望之卻步,但是經濟效益相當誘人,馬哲睿號只花了 19 天就完成了挪威到南韓的航行任務,比傳統的南方航道蘇伊士運河快了約 30% 的時間。

近三十年來,因為全球氣候上升的原因,北極海的冰層全面下降。根據美國國家冰雪資料中心的數據,今年北極海的冰層覆蓋範圍已經連續三年創下最低紀錄。俄羅斯船東認為,北極冰層減少的情況未來仍會持續發生。

環保團體擔憂影響環境

然而,環保人士擔心在北極增加航運量,可能會對環境產生嚴重的影響。

環保組織 Seas at Risk 資深顧問約翰·馬格斯(John Maggs)表示:「我們擔心這個商機因為全球暖化而更加熱門,我們更憂心的是,海運業者利用冰層的減少,正逐漸將業務擴大到北極地區。北極不像是在開放的水域航行,即使你有一艘破冰船,還是有其風險。」

除了發生事故或天然氣溢出的風險之外,在北海航道上航行的船隻,若使用高污染的海運燃油為發電機供電,其產生的黑碳可能會對北極地區的生態造成極大的破壞,並加速冰層融化。

馬格斯表示:「環境風險相當巨大。你讓一些工業化設備通過未受污染的北極海域,這一定會對環境造成衝擊,但我們得到的好處只有稍微縮短航行時間而已?30% 的效益對我來說算不上什麼好處。」

 

參考資料:

  1. McGrath, M. (August 2017). First tanker crosses northern sea route without ice breaker. BBC
You May Also Like

芬蘭將成為全球首個禁止燃煤發電的國家

位於北歐的芬蘭計劃於 2030 年全面禁止燃燒煤炭發電,有望成為全球首個全面放棄使用煤炭的國家。歐洲…

澳洲海研組織在海岸線之外發現了120年以來最大的珊瑚礁地帶,它的高度相當於台北101

前所未見的巨大珊瑚礁 根據一份新聞稿聲稱,澳洲海研組織施密特海洋研究所(Schmidt Ocean …

以蟹殼及木材製成的生物可分解材料,有望取代塑膠包裝

為了避免食物接觸空氣,以保存食物的新鮮度,現今市場上保鮮用塑膠包裝的需求量極大。而在近年來各國朝向塑…

史丹佛研究:麵包蟲食入保麗龍後,仍能安全作為動物飼料

微小的穀蟲(mealworm)或許能解決龐大的塑膠問題。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

蒙特婁議定書見效,地球臭氧層終於逐漸恢復

根據聯合國環境及世界氣象組織(Environment and the World Meteorolo…

法國禁用一次性塑膠杯及塑膠餐具

週末野餐是法國人浪漫寫意生活的一部分,而講到野餐,當然少不了以膠杯盛載的紅酒、塑膠碟子上的乳蛋餅、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