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環境
-
「燒墾農耕」的意外益處:有助增加森林生物多樣性
在一項最新的研究中,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在貝里斯雨林中實行的燒墾農耕(slash and burn ,又翻成”刀耕火種法”,亦稱為「swidden農耕」)實際上對森林生物多樣性有正面影響...
-
綠色微型機器人:對抗水域「奈米塑膠污染」的新英雄
在這個塑膠充斥的世界裡,科學家們終於打造出了一種可以拯救我們水域的超級英雄——生物混合微型機器人(簡稱MARs)。捷克布諾科技大學和門德爾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這些神奇的小家伙,它們可以從污染的水中去除那些討厭的微塑膠(顆...
-
革命性AI技術:衛星圖像助力海洋塑膠垃圾偵測
在塑料污染日益嚴重的今天,荷蘭瓦赫寧根大學與瑞士聯邦理工學院的研究團隊來了一招高招,他們最近在iScience雜誌上發表了一項研究,開發出一種能夠在衛星圖像中準確識別海洋中漂浮塑料的AI模型。這不是普通的技術,即使在多雲...
-
保育起成效!麻州笛鴴數量翻五倍 展現自然恢復力
在麻薩諸塞州(Massachusetts),一群小巧可愛的海岸鳥類——笛鴴(Piping Plovers,正式學名:Charadrius melodus)正面臨著生存的挑戰,但近期的研究帶來了一絲希望。這些在1980年代...
-
海龜:「這個塑膠不錯吃!」自我修復塑料開發成功,還能養活海洋生物
在塑料主導的世界中,日本科學家引領一項革命性研究,開發出一款具有自我修復能力的全新塑料——「VPR」,不僅強度高,而且結束使用壽命後,能在自然條件下迅速分解,甚至為海洋生物提供食物。 這項由東京大學研究團隊發起的創新工作...
-
歐洲有1/5的物種恐面臨滅絕風險
在科學界最新的一項悲觀報告中,歐洲的自然多樣性正面臨一個前所未有的危機。這不是一個普通的數據更新,而是關於歐洲約14,669種動植物的生存現狀的綜合分析。研究者發現,近19%的物種面臨滅絕的威脅,這相當於將近五分之一的總...
-
樹林中的重量級建築師:大型草食動物如何塑造生物多樣性
你可能以為保護區裡那茂密的樹林全靠自然生長,但其實,大型草食動物,如大象、野牛和麋鹿,扮演著不可或缺的生態「造林工」。最新的研究發現,這些大家伙們對增進我們地球上的生物多樣性,特別是樹木的多樣性,有著意想不到的巨大貢獻。...
-
幫我們吃塑膠的輪蟲並「非環保萬靈丹」 研究顯示將生成更嚴重的「奈米塑膠」
當現代科學揭開自然界的神秘面紗時,有時也會意外地發現新的問題。在一項令人坐立不安的新研究中,科學家發現,被稱為「輪蟲」的微型水生生物,這些微不足道的小東西竟然能將微塑料進一步分解成更小的奈米塑料,這可能使海洋的塑料危機變...
-
台灣之光!中山大學團隊成功解凍並培育「冷凍珊瑚」幼體至成熟期
國立中山大學研究生阿拉·娜麗達(Arah Narida)通過對凍存的珊瑚幼蟲施以高能雷射,首次成功使其達到成熟階段。這項研究的突破為珊瑚的長期保存與礁石修復開啟了新篇章。 長久以來,科學家利用低至-196°C的超低溫將珊...
-
打不贏就吃掉它!看澳洲如何將海膽外來種變成「美食佳餚」
在澳洲東南沿岸,一場與自然的戰爭正悄然進行:長棘海膽正以驚人的速度繁衍,摧毀著珍貴的海帶森林,留下被稱作「海膽荒地」的生態荒漠。這種原生於新南威爾士溫帶海域的物種,隨著海洋溫度上升,已經向南擴展超過650公里至維多利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