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宇宙
-
火星改造可能嗎?新研究盤點技術進展與未來挑戰
火星是否能成為人類第二個家園,一直是行星科學和太空探索領域的熱門話題。來自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的行星科學家 Nina Lanza 博士等人,近日於《N...
-
「快速電波爆」破解宇宙失蹤物質
長期以來,天文學家知道宇宙中的「普通物質」(baryonic matter)只有一小部分存在於恆星、星系和氣體雲,卻一直找不到剩餘的一大半。這些物質主要由「質子」和「中子」組成,卻難以被傳統望遠鏡直接觀測到。過去,天文學...
-
Solar Orbiter 首度拍下太陽南極影像,揭開磁場翻轉奧祕
人類過去所見的太陽影像,全都來自太陽赤道附近,因為地球、行星與大多數太空探測器都沿著黃道面運行。如今,歐洲太空總署(ESA)與 NASA 合作的 Solar Orbiter 首度將軌道傾斜至黃道面外,成功拍攝太陽南極,開...
-
光子撞擊真空,三維模擬揭祕「黑暗中生光」量子效應
科學家們長期以來認為,真空雖名為「空」,實則蘊藏量子場論下的虛擬粒子對。如今,牛津大學與里斯本大學研究團隊運用進階模擬軟體 OSIRIS,首度即時三維還原「真空四波混頻」現象,見證雷射在「空無一物」中創造出新的光束,為驗...
-
太陽天文學家拍攝到迄今最清晰日冕動態影像
太陽的最外層大氣——日冕,長期以來因其極高溫、劇烈噴發與巨大日珥而讓天文學家著迷。然而,地球大氣層的亂流一直導致影像模糊,阻礙了對日冕的精細觀測。近期,美國國家太陽天文台(NSO)與新澤西理工學院團隊,於加州大熊湖太陽天...
-
金星再現地殼動力!「冠狀構造」證實熱羽驅動下的持續地質活動
金星( Venus )作為地球「姊妹星」,雖然外貌相似,但表面條件、氣候與地質活動皆大異其趣。地球表面藉由板塊構造不斷翻新,但金星缺乏明確的板塊運動,長期被視為「靜止」的星球。不過,最新發表於《 Science Adva...
-
史上最強太陽風暴揭露人類新風險
最新研究證實,約在西元前12,350 年(距今約 14,350 年),地球經歷了有史以來最強烈的太陽高能粒子風暴(solar particle event),其威力超越目前所有直接觀測紀錄。這場極端事件不僅造成大氣中放射...
-
「磁星閃焰」或是宇宙黃金等重元素的來源
宇宙初生時僅擁有氫、氦與極少量鋰,稍後,恒星內部鍛造了包括鐵在內的較重元素。然而,一直以來,科學家對於「鐵之後」的超重元素如金、鉑與鈾的起源,始終未有完整解釋。近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與俄亥俄州立大學等研究團隊發表於《As...
-
物理學家搞定重力難題,宇宙真理終於靠譜?
芬蘭阿爾托大學的物理學家最近大膽提出一個嶄新點子:他們成功將令人頭痛的重力理論與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湊成一對」。眾所皆知,重力一直都是個頑固的「單身漢」,遲遲不願與其他三個基本作用力(電磁力、強核力、弱核力)和諧相處,因...
-
天文學家發現鄰近太陽系的巨大分子氫雲
一支由美國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主導的研究團隊,近日透過全新觀測技術,發現了一團距離地球約300光年的巨大分子氫雲,命名為「Eos雲」。這是迄今已知最接近太陽系的分子雲之一,也可能是天空中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