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最深的海溝底部發現塑膠袋
馬里亞納海溝(Mariana Trench)位於北太平洋西方海床,最大深度為海平面下 11 公里,為目前已知地球上最深的海溝。不過,最新研究顯示,連這全球最深的海溝也無法倖免於塑膠垃圾的污染。
一次性塑膠產品
最近,科學家分析了《深海垃圾資料庫》(Deep-Sea Debris Database)的大量資料,發現馬里亞納海溝深處存在塑膠袋垃圾。這資料庫收集了過去 30 年來 5010 次潛水作業的照片和影片,最近對外公開。
在資料庫中紀錄的可分類垃圾中,最常見的是塑膠,其中塑膠袋是塑膠垃圾的最大來源。其他垃圾包括橡膠、金屬、木材、布料等材質,有些垃圾尚未在資料庫中完成分類。
其中高達 89% 的塑膠是某種使用一次就丟棄的塑膠產品,例如塑膠水壺或一次性餐具。
廢棄的捕魚工具也是塑膠污染的主要來源。去年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在夏威夷和加州之間漂浮的太平洋垃圾帶當中,有大量廢棄的捕魚工具。
[related-post url=”https://tomorrowsci.com/environment/%E5%A4%AA%E5%B9%B3%E6%B4%8B-%E7%99%BC%E7%8F%BE-%E5%B7%A8%E5%9E%8B-%E5%9E%83%E5%9C%BE%E5%B8%B6-%E9%9D%A2%E7%A9%8D-%E8%87%BA%E7%81%A3-28%E5%80%8D/”]海洋生物
雖然馬里亞納海溝看起來像是一個黑暗、毫無生命的深淵,不過這個海溝其實存在許多生物。
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的俄科阿諾斯探險船(Okeanos Explorer)在 2016 年探索了馬里亞納海溝,並發現了許多形式的生物,包括珊瑚、水母和章魚等物種。最近的研究還發現,在資料庫紀錄的塑膠垃圾照片中,有 17% 的照片顯示周圍有某些海洋生物的活動。
這些垃圾從哪來?
這項新研究顯示了全球塑膠污染的普遍程度。一次性塑膠幾乎無處不在,而且可能需要數百年或更久的時間才能被完全分解。
另一項研究指出,馬里亞納海溝某些區域的整體污染水準,已經超過中國某些污染最嚴重的河川。該研究的作者推測,海溝中的化學污染物可能來自海洋中塑膠的分解。
近年,塑膠成為環保運動的一項重點,並在過去的世界地球日上被特別強調。雖然塑膠可以直接進入海洋,例如從海灘吹來的垃圾,或從船上丟棄的垃圾。2017 年一項研究發現,大部分的塑膠從 10 條穿越密集人口地區的河川流入海洋。
參考資料:
- Sanae Chiba, et al. (April 2018). Human footprint in the abyss: 30 year records of deep-sea plastic debris, Marine Policy
- Heather Brady (February 2017). Deepest Place on Earth Contains ‘Extraordinary’ Pollution Levels, National Geographic
- Christian Schmidt, et al. (October 2017). Export of Plastic Debris by Rivers into the Sea,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 Katherine Lindemann (July 2017). Scientists confirm the existence of another ocean garbage patch. ResearchG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