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世界各地的數據

新冠病毒疫情於2019年12月首度在中國武漢傳出,北京於2020年1月3日首次向世衛組織通報病例,世衛至3月11日將疫情定為全球大流行,此次外媒民調揭露了全球各國過去半年所受的影響,這項來自世界各地的數據結果顯示,因抗疫而實行的封城禁足等措施引發而來的經濟破壞是最令人擔憂的議題,其中來自貧困國家,以及年輕受訪者,都認為自己受害最深,貧困國家當中69%受訪者聲稱收入下跌,富有國家的比率則是45%。

低收入家庭失去工作的窘境

關於英國貧富差距的最新報告:「從大流行期間當中,處在中位數家庭平均增加了至少30萬台幣的收入,而最貧窮的家庭平均卻只增加了3000塊台幣。」

許多較貧窮的家庭不得不動用儲蓄來度過全球封鎖時期,因為他們失去了工作或被迫休假,收入減少,導致他們不足以支付基本生活費用,而處在社會中上階層的許多人,他們的工作能夠讓他們在家遠端工作,導致低收入的家庭可能會淪落到失去工作的窘境,在疫情過後變得更貧困。

英國疫情延燒產生長遠的影響

英國疫情延燒超過1年,對金融生活產生長遠的影響,貧者越貧,富者不受影響,甚至增加財富。疫苗可以減緩疫情,但疫情帶來的財務衝擊影響卻更深遠,這是沒有疫苗能緩解的。英國金融行為監理局(FCA)去年所做的金融生活調查發現,疫情後財務弱勢族群大幅增加,未來除了政府作為和經濟復甦,整體社會要做更多的努力來加速復原。疫情加上脫歐影響,130萬移民工作者因為對未來經濟環境和就業環境不樂觀而離開英國,勞動力的流失使復甦更加困難,疫情對金融生活造成了許多負面影響,加深各方面的不平等。

台灣在今年五月首次新冠肺炎爆發,本次肺炎首先打擊服務業,造成了各階層間因為行業別再次呈現收入不均的狀態,且在第一季,工業及服務業的工作時數已出現21世紀以來最大的差距,台灣產業組成已經和過去大不相同,服務業佔台灣GDP比重超過六成,因此服務業工時衰退,對台灣經濟影響更大。

圖片來源:earthbound

資料來源:JEREMY WILLIAMS(2021,July 13).The pandemic has widened the wealth gap. Earthbound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站 www.tomorrowsci.com

You May Also Like

北極的永凍土層若融化,可能會釋放出大量有毒氣體

北極永久凍土融化會造成毀滅性的破壞 古代史的研究表示永凍土層一旦融化,就會釋出大量溫室氣體(包含二氧…

基改酵母能幫助我們清除大自然中有毒的重金屬

工業廢料所含的重金屬,往往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由於重金屬對人類甚至動物都有危害性,所以科學家一直希望…

專家斷言:人口增長若不控制,大自然將代勞

在人口增長的問題上,英國著名博物學家大衛·阿滕伯勒(David Attenborough)的觀點頗為…

氣候學家深入探討造成美國歷史上經濟受損嚴重的哈維颶風形成因素!可能是人為的?

重大風暴哈維颶風形成的特定因素 氣候變化對極端天氣事件的影響有多大呢?這是氣候學家一直在研究的問題,…

德國將實驗性實施免費公共運輸

德國為了因應歐盟對空氣污染排放量未達標的罰款,近日包含環境部長在內的三位部長聯署向歐盟執行委員會(E…

挪威科學家發現,在新生兒當中已經存在有微塑料,此現象令人感到擔憂

在一個令人擔憂的事態變化中,研究人員現在在人類的胎盤、甚至是新生兒當中,發現了微塑料。 接觸微塑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