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環境

德國將實驗性實施免費公共運輸

德國為了因應歐盟對空氣污染排放量未達標的罰款,近日包含環境部長在內的三位部長聯署向歐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環境專員卡美努.維拉(Karmenu Vella)表示考慮施行免費公共運輸政策,以減少私家車的數量,打擊空氣污染。

這項提案最遲將在年底於五個城市施行,包含前西德首都,波昂(Bonn)與工業都市埃森(Essen)和曼海姆(Manheim)。這舉動對通常穩健的德國政治圈而言相當激進,而除了免費公共運輸以外,其他提案還包括對公車、計程車等車隊限制排放量、設立低碳排區或是建立鼓勵共乘的機制。

這些政策背後的動機是由於德國與另外八個含西班牙、法國、義大利在內的歐盟成員國,已經違背達成二氧化氮與微顆粒排放標準的截止期限,維拉給這些國家額外的時間提出改善方案,否則將面臨歐盟法院(European court of justice)的法律制裁。

根據歐盟執委會,歐洲有超過 130 個城市受到「危急」程度的汙染影響,導致成員國內每年約四十萬人死亡,花費 200 億歐元(折合約台幣 6970 億或港幣 1837 億)的醫療保健資金。

[related-post url=”https://tomorrowsci.com/environment/%e5%85%8d%e8%b2%bb%e5%85%ac%e5%85%b1%e9%81%8b%e8%bc%b8-%e5%85%a8%e5%9c%8b-%e6%84%9b%e6%b2%99%e5%b0%bc%e4%ba%9e/”]

國內壓力

不過即使沒有來自歐盟的壓力,近年來空氣品質議題也排上柏林的優先處理名單前頭。自從福斯汽車(Volkswagen)在 2015 年承認對其車輛測試數據造假之後,是否竄改排放數據的疑雲蔓延到其他車廠,環保主義者企圖援引該案件以在部分市區禁止柴油車,擔憂這將對百萬駕駛人造成影響,梅克爾(Merkel)被迫採取行動。

綠色和平組織敦促政府應該確保車輛製造商資助緊急措施,且提高停車與過路費將有助於減輕都市交通量。汽車業巨頭如 BMW 、戴姆勒(Daimler)與福斯汽車同意投入約 2.5 億歐元(折合約台幣 87 億或港幣 23 億)提供給地區運輸升級之用。各家車商為了保持競爭力,也已經在發展油電混合車或電動車為未來踏上電動化鋪路。

[related-post url=”https://tomorrowsci.com/technology/xinxinggongchongbiqijiayougengkuai/”]

質疑聲浪

德國的公共運輸相當受歡迎,搭乘人次在過去 20 年逐漸上升,於 2017 年達到 103 億人次。德國的票價較其他歐洲大國便宜,柏林市區內的單程票要價 2.9 歐元(折合約台幣 101 元或港幣 27 元),相比倫敦地鐵相當路程 4.9 英鎊(折合約台幣 194 元或港幣 51 元)的票價便宜近一半。

但是波昂市長與德國城市協會(the Association of German Cities)主席很快就反映,要讓免費運輸成功沒有那麼容易,一方面對該政策的經費來源存疑,另一方面則是公車數量是否有辦法負荷因而提升的乘客量。

免費公共運輸的做法並非首次出現,也不是沒有失敗的案例,例如美國西雅圖(Seattle)免費捷運計劃便於 2012 年宣告失敗。世界日報(Die Welt)評論:「結果顯而易見,更多車廂、更多職員甚至更多的軌道與路線,這些支出要從何處取得?」

 

參考資料:

1. Oltermann, P. (2018, February 14). German cities to trial free public transport to cut pollution. Retrieved June 5,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