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報怎麼看?掌握7要點,輕鬆找到賺錢好公司
企業的經營品質攸關企業營運的穩定度以及未來發展性,一家經營品質優良的公司才會值得投資人關注。該如何判斷?可從財報的7個要點著手。
如何從財務報告看經營者的經營品質?這真是一個大哉問!因為要解構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先定義什麼是「經營品質」?
我認為良好的經營品質是指,經營者為其企業制定宏觀與適宜的「使命」及願景,依據使命及願景規劃正確的經營策略,然後非常有紀律地依照這個策略,去指揮、管理及監督公司的運作。
在這個過程中,「使命」以及「紀律」是最重要的。所謂使命是指一家公司存在的目的以及價值。例如資誠(PwC)的「使命」是「營造社會誠信、解決(產業及企業)重要問題」,會定下這個「使命」是因為,會計師存在的價值,是透過財報簽證讓投資人安心;如果一家會計師事務所的簽證不能讓投資人、政府及委託公司放心,不能營造信任的感覺,那麼這家事務所就不配存活下去。
好的使命、願景以及策略必須要被嚴格落實。「紀律」是確保使命、願景及策略被落實的必要條件,也是「經營品質」的表徵。一個具有「紀律素養」的經營者,其公司財報的相關數字會表現出以下的「紀律性」:
要點1 沒太多閒置資金
或低度利用的資產
華人普遍都有儲蓄的習慣,你問他為什麼要儲蓄,他不一定可以說出個所以然來,但他就是會不斷的存錢。這個習慣不只出現在個人及家庭裡,甚至公司也一樣。我曾經有一個客戶,因為公司錢太多又不想分配給股東,於是在林森北路附近買了一堆套房,然後租出去賺取2%不到的投報率。
其實這種現象說好聽叫做「具有危機意識」,當公司突然面對黑天鵝事件,例如新冠肺炎疫情時,才會有足夠的資源去對應。不好聽的話則是,人都會有怠惰之心,特別當公司已經賺了很多錢,就會希望公司保有足夠多的錢,有了夠多的錢,走路有風,即使經營不佳,也不會有財務危機,不會發不出股利,卸任時還可以高聲的說,我交出去的是一家健全的公司。
這些理由多好!唯一不好的是,這違背了公司是營利事業,存在的主要目的之一是盡可能為股東賺取及分配最多的股利。
公司保有太多的資金,或低度利用資產的現象,在大股東主導的企業特別明顯,在歐美由CEO主導的上市公司,則明顯少很多。為什麼?因為歐美公司CEO的報酬,很大的一部分是依據獲利表現及股票漲幅來決定。這些CEO為了自身利益,會將過剩的資金及資產拿去發股利,或買回自家公司的股票,以降低發行的股數及股東權益,去提升EPS以及ROE。
在亞洲,很多大股東不太缺錢,個人報酬也大多與公司EPS及股價無明顯關係,為了讓自己經營時輕鬆一點,就會比較容忍閒置資金及資產的情形。
不保留過剩資金,不是指公司不可擁有太多資金。當公司有投資、併購、研發,甚至因應產業劇烈波動需要時,必須儲備足夠的資金。經營者必須要捫心思考公司的需要,再檢視公司是否資源過剩。
要點2 大部分資產
均為營運所需資產
企業的資產項目中,經營最重要的科目有4個。第1個是不動產、廠房及設備,第2是存貨,第3是應收帳款,最後是現金。此外,長、短期投資內容,如果符合企業的經營策略,也算是必要的資產。
企業的資產配置如果大部分是這些資產,而且這些資產中,現金沒有過剩、應收帳款(含合約資產)及存貨的帳齡合理、生財資產沒有閒置、長、短期投資都符合公司的投資策略與紀律,就表示這家公司的資源配置是合理的、健康的。
反之,如果公司的資產中有過多與經營業務沒有多大關係,別的同業沒有但你有的資產,例如其他應收款、預付款項、投資性不動產、閒置資產等,通常代表公司的策略與紀律性出了問題,需要盡速改善。
要點3 投資及經營的業務
必須很聚焦
一個穩健經營的公司大多會專注在本業上。如果有閒餘的資金,應該放在能產生穩定利息或股利為主的定存、債券及「牛皮股」上,不會去從事炒作股票等投機行為。如果要從事長期投資,最好投資與公司業務相關連的事業,且除非要轉型或跨入新領域,否則不宜投資與公司核心業務無關的事業。
例如和泰汽車所經營及投資的對象,大多都是與汽車有關的銷售、車貸分期或租賃、以及汽車保險;台達電這幾年的併購案大多與電能及節電產品有關;台積電則是專心在台灣蓋一座又一座晶圓廠。細看一個經營品質好的公司,就是發揮強項,並不斷複製這樣的模式而成長。
要點4 適當的流動比率
以及負債比率
除非是特殊產業或極具結構性獲利能力的公司,一般公司宜維持120%以上的流動比率,65%以下(高科技業最好是50%以下)的負債比率,才算健康。當相關數據偏離標準太遠時,除非有特殊理由,否則都不是好現象。
近年來歐美國家因為利率很低,許多知名企業紛紛利用低利率時機,借錢去買回自家股票以提高EPS及ROE,這現象當然讓他們的負債比率比以往高了不少。例如波音因為不斷的借錢買回股票,2018年底的負債比已經攀升到99.7%;高通2019年的負債比也高達85%。由於產業界舉債普遍比較高,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很大的衝擊,如果不是美國政府無限量的灑錢政策,一定會在第一時間爆發流動性危機。
要點5 無論景氣好壞
成長力度皆比同業強
許多產業會因景氣變化而產生高低潮,有時高有時低。一個經營品質良好的公司,在景氣好時,營收成長率比別人高;景氣不好時,營收成長率還是比別人高,或是衰退率比別人低,那麼就能顯示這家公司的經營品質是好的。
對於營收的成長,我建議投資人在看特定公司的營收時,最好連看3年以上,且每一年都與同業來比較,從長期來看一家公司營收的變化,以免被短期現象所誤導。
要點6 成本及費用成長率
低於營收成長率
一家公司的成本主要可分為固定成本及變動成本兩大類。固定成本是指這項成本一經決定後,短期不會減少或增加的成本,例如設備的折舊、店面的店租、甚至是人員的基本薪水。變動成本是指會隨著業務量的成長而增加的成本,例如原材料或商品成本、水電費、通訊費等。
由於固定成本在一定範圍內不會隨著營收的增加而增加,所以經營品質好的公司,通常能夠因為營收成長而伴隨成本率及費用率的下降。那如果營收不成長呢?由於通膨的關係,營收不成長的公司,會很難維持其成本率及費用率不上揚!這時就更要看經營者的紀律性,也就是夠不夠果決了。
要點7 適當的負債比率
能維持或提升ROE
對於股票價格,投資人通常主要看EPS,但EPS高的公司就是好公司嗎?
我先舉一個例子。20幾年前,台灣的股市很好,我有個客戶當時辦理增資,增資的股價1股95元左右。然後我發現一個有趣的事情,因為當時定存大概有4%,所以他只要把這1股95元增資的錢拿去放定存,1股就會賺將近3元(稅後),因為原來的股本很小,增資後公司的EPS顯著提升,讓投資人誤以為經營績效很好。請問,這真的是他經營企業很厲害?還是因為股東給他太多錢所造成的?
還有一種情形是很多公司過去賺了很多錢,但是沒有全部發給股東,而是把錢放在定存去生點利息,或是放在一些投資(如買債券)之類的,只要這些投資有賺到錢,EPS就高,投資人就會認為經營者很棒,但明明是沒有把錢做充分利用,卻被說經營良好,這都是笑話。
所以我們要衡量一個公司股價的合理性,EPS是非常關鍵的依據之一,但是要評估一家公司的經營品質,ROE才是重點,也就是說這個公司的經營者在適當的負債比率之下,能夠創造比同業高的ROE,才是好的。(摘錄自《大會計師教你從財報數字看懂產業本質》/商周出版)
更多精彩內容,請鎖定2020年9月號《Money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