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寶庫

省小錢就能累積大錢?理財達人:懂得花錢比拼命省錢重要

許多人以為省小錢就能逐步累積成大錢,因此看到日常用品打折時就拼命囤貨,或是專買便宜商品使用,但最後反而得花大錢補救。所以你該懂的不是如何省錢,而是學會怎麼花錢!

「省錢」議題大家似乎都很了解,例如總說應該要量入為出、每個月要先把一筆固定的錢存下來,剩下的才是可動用的支出;還有就是靠記帳、抓漏來達到省錢存錢的目的……但奇怪的是,為什麼還是有很多人存不到錢?

這裡我們要提供一個正確的觀念,當我們花錢時,就該養成良好習慣:只買「當下」真正需要的東西。多買的,都是浪費!

舉例來說,很多女生只要一看到「打折」這兩個字,就一定會去大肆採買,下場就是買了一堆「現在」根本用不到的商品。

買東西一定是有「需要」才買,這也包括購買日常生活用品或食材、女人的保養品等等,千萬不要一看到打折,腦袋就裝滿了「趁打折先買起來,反正以後一定會用到」的想法,因為現實情況往往是:打折時買了一大堆,結果放著放著就過了保存期限,最後只能丟進垃圾桶,不但沒省到錢,反而還浪費錢。

以保養品為例,很多女生會趁週年慶時一次買下整年度的用量,如果一年真的只買這一次,就稱得上是「聰明省錢」。但真實狀況卻是你可能在中途會更換品牌,例如這時候還在用C品牌的保養品,某天在網路上又被另一個E品牌的保養品文宣吸引而購買了E品牌。

因此,不論買什麼東西,我們都應該改變觀念:「只有當這些東西「(快)用完了」、「真的有需要」時才去採買。

買東西不以省錢為考量
挑優質商品可減少汰換率

當消費習慣改變之後,你會發現,家裡的廚房不再堆滿過期的調味料與食物;衣櫃不再塞滿連吊牌都還沒剪的新品,保養品與面膜也不會因為買太多而放到過期。因為買東西不再以「省錢」為第一考量,而是以「實際需求」去決定要不要購買,所以反而可以省下錢,家裡也不再是「倉庫」,空間變大又好整理。

很多人都會刻意省小錢,例如捨不得花錢買一杯50元的咖啡,但卻花大錢去買一支新款手機,而原本使用的手機其實功能還很好。另外,有人為了省1、200元的買菜錢,三餐改吃泡麵或過期食品,導致身體出狀況,需要花更多的錢治病。

「如何花錢」其實是一門學問。如果有正確的花錢觀念與習慣,就不必刻意去省一些小錢,這樣不僅生活會比較有品質,自然也就能省下錢。以女孩子常見的消費行為舉例,為了省錢去買10件劣質衣服或是「快時尚」平價衣,以一件平均300元~1,500元計算,10件就是3,000~15,000元,但可能沒穿幾次就掉色、脫線,或因剪裁不良、款式退流行而棄之,然後又再去買另一批新衣服,1年下來,可能就花了好幾萬元。

但如果我們一開始就買優質、剪裁好的衣服,就算一件要價3千至5千元,卻能穿很久,同時剪裁好的衣服還能修飾身材,可謂一舉數得。

消費前確認購買動機
釐清商品的真正價值

還有一種情況值得討論:買奢侈品到底對不對?有些女人平日省東省西,結果逛街時不小心被銷售員的舌燦蓮花削弱了腦波,不小心就衝動購買了十幾萬元的珠寶,買回家又開始後悔,因為自己平日出門根本很少戴珠寶首飾……這就是浪費!

但是,如果你在購買奢侈品或珠寶前已經「心裡有底」,知道這次採買的價值與意義,那麼這次的消費行為就不算是浪費。換句話說,奢侈品不是不能買,而是應該先確認自己購買的動機,別騙自己或被商人所騙。

總而言之,與其花心思省錢,不如先把焦點放在「錢到底花在什麼地方」,以及「值不值得」,想清楚每件事與每件物品的真正價值,例如花200、300元買一本可以充實自己財商的雜誌或書籍,而不是花500、600元去KTV唱歌,前者花的錢,在未來所能產生的價值絕對遠高於後者。

更多精彩內容,請鎖定2021年1月號《Money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