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在本月的《科學》期刊上,科學家報道了皮膚醫學的一項進展,成功將受損皮膚疤痕位置的肌成纖維細胞轉化為脂肪細胞,使之呈現出與正常皮膚相同的外觀,從根本上消除了疤痕。

「傷疤」為何留痕?

皮膚受損後,人體會自動進行修復,在受損部位形成「瘢痕」。由於重新修復的皮膚與正常皮膚的構造不同,導致二者呈現不同的外觀:

其一,傷口癒合組織中最常見的細胞是肌成纖維細胞(myofibroblasts),缺少脂肪細胞(adipocytes),而這是正常皮膚組織中常見的細胞。

其二,癒合組織中沒有毛囊(hair follicle),而毛囊是滋養皮膚的重要結構。

阻止傷口「成疤」,誘導皮膚再生

既然「瘢痕」組織與正常皮膚的組織構造不同,科學家們的思路很簡單:讓二者構造相同,把瘢痕中的肌成纖維細胞轉化為正常皮膚中的脂肪細胞。

項目負責人 Cotsarelis 博士解釋,關鍵的第一步是再生毛囊。毛囊會分泌骨塑型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這種訊號會指導肌成纖維細胞轉化成脂肪細胞。

「我們可以控制傷口再生出新的皮膚,而不是形成瘢痕。」

(圖:Science)

研究者評價

這項研究由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和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發育與再生生物學實驗室合作完成。

論文第一作者,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的 Maksim Plikus 教授評價道:「這項研究表明,皮膚損傷後有一個時間窗口,在此期間我們可以誘導受損組織再生,而不是成疤。」

Cotsarelis 說,人們之前認為肌成纖維細胞無法轉變成另一種細胞,但這項研究表明,只要有合適的誘導因子,它就可以高效穩定地轉化為脂肪細胞。

未來科學家或能使用同一技術防止皺紋出現

醫學和美容潛力

不難看出,這項技術擁有巨大的市場潛力。正如 Cotsarelis 所說,臨床上對消除瘢痕的需求很大,現在遠未達到滿足。

除了醫用,該項技術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大的應用價值。例如,艾滋病治療的副作用之一就是脂肪細胞死亡。人體老化過程中,脂肪細胞也會自然流失,使皮膚長出永久性皺紋。如果該項技術走上臨床,人類將可以用更安全的方法,永久性解決這些美容難題。

 

參考資料:

  1. Maksim V. Plikus et al. (2017). Regeneration of fat cells from myofibroblasts during wound healing. Science, Vol 355, Issue 6321.
You May Also Like

科學家繞過視神經,以大腦植入方式協助盲人重見光明

西班牙米格爾·赫南德茲大學(University of Miguel Hernandez)的神經工程…

科學家發現羊駝體內的奈米抗體或能用於治療癌症

西班牙巴塞隆納生物醫學研究所(IRB Barcelona)與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Vrije Un…

瑞典截肢患者成功植入靈巧且有感覺的義肢

由歐盟執委會 H2020(European Commission under Horizon 202…

全球首例!中國科學家以基因編輯治療愛滋病和白血病患者

基因編輯技術 CRISPR 一直是道德爭議極大的醫療方法。去年中國科學家以此修改新生兒的基因,使其對…

利用人工智能神經網絡重現迷幻藥在大腦運作的機制

模仿人類大腦的神經網絡 一組科學家開啟了一個不尋常的計劃只為了弄清楚迷幻藥是如何影響我們的大腦:將虛…

科學家們可能已找到一個方法,從靜脈注射氧氣到血液中

科學家可能已發現一項突破,而且是一個可能會重大影響呼吸器是如何被使用的突破。 新技術 世界上有許多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