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早的記憶是什麼?無論多努力地回憶,大多數人都無法記起生命最初幾年裡發生的事情。

在兩歲到三歲之間,我們的運動技能開始發展,我們開始學習如何溝通,理解我們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在人生的這一階段所經歷的事情,對我們成年後的行為都有極大的影響。那麼我們為何無法記起這些記憶呢?

嬰兒期失憶

這種現象被稱為嬰兒期失憶(infantile amnesia)。科學家們推測,在這一階段期間,大腦神經元的生長速度由於太過迅速,導致我們無法回憶生活中的某些細節。

科學家發現,17 天大的大鼠(年齡相當於一個人類幼童),也會出現非常相似的失憶現象。研究人員假設,大鼠可能也同樣擁有嬰兒失憶的問題,所以進行了一系列有關的實驗。實驗中,科學家將年幼的大鼠關在一個盒子裡。大鼠如果進入盒子中一個特定的區域,便會遭受電擊。經電擊後,大鼠一般就會記住區域的位置,避免再次受到電擊。

科學家發現,年幼的大鼠雖然能記起盒子中有危險的區域,但這種記憶最快在一天內便會消失。而成年大鼠則能夠更持久地保存這個記憶。

但是,某些觸發方式可以促使年幼的大鼠記起盒子位置與電擊的聯繫,這意味著我們並不會喪失我們的早期記憶,它們實際上是被儲存在我們大腦的某個地方。

特殊蛋白質

來自紐約大學的阿萊西奧·特拉瓦裡亞(Alessio Travaglia)推測,我們成年後有時候會無緣無故地感到傷感或心不在焉,這可能是我們嬰幼兒期不愉快的潛在記憶被觸發的結果。

比較年幼和成年大鼠的大腦時,他們發現海馬體內有幾種蛋白質的數量會增加或減少,而這一變化是由學習而不是時間引起的。科學家更發現,有一種特殊的蛋白質 BDNF,注射進幼鼠時能保護它們的長期記憶。

科學家聲稱,這一過程未來有可能可以用於防止人類喪失早期記憶。而研究小組則表示很有興趣研究這個過程如何能被用來阻斷創傷記憶。

這項研究仍處於早期階段,而背後的團隊強調,目前他們還沒有準備進行人類臨床實驗。其他科學家也指出,人類和老鼠的記憶有很多不同之處,所以這發現有可能不適用於人類。但是,研究小組相信,這項研究的結果對於我們理解人類記憶的運作具有重要意義,希望有朝一日能幫助解決嬰兒失憶的問題,並減少這些潛在記憶對我們的心理影響。

 

參考資料:

  1. Travaglia, A., Bisaz, R., Sweet, E. S., Blitzer, R. D., Alberini, C. M. (2016). Infantile amnesia reflects a developmental critical period for hippocampal learning. Nature Neuroscience, 19(1225–1233). doi:10.1038/nn.4348
  2. Hamzelou, J. (2016, November). We may be able to tap into our memories from infancy. New Scientist
You May Also Like

印度完成全球首例遠端心臟手術,將造福偏遠地區民眾

印度成功以遠端方式,由醫師在 32 公里外操控機器人手臂,為 5 位病患實施心臟手術,手術後所有病患…

Google 母公司於加州釋放 2000 萬隻受感染蚊隻,控制傳染病

隨著氣候的轉變,環境變暖令蚊蟲更容易滋生,加劇疾病的傳播。當中,著名的埃及伊蚊(Aedes aegy…

科學家首次繪製出動物神經系統的完整連接組

日前,一組研究團隊成功繪製出秀麗隱桿線蟲(Caenorhabditis elegans)兩種性別的 …

牛津研究:虛擬實境可改善懼高症,有用於心理治療的潛力

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 VR)已開始應用在心理治療領域。透過虛擬實境,精神病醫師…

疫情再度緊張,「體溫上上下下」發燒怎麼量?醫師:連續式體溫監測可破除發燒量測三大迷思

疫情再度緊張,「體溫上上下下」發燒怎麼量?醫師:連續式體溫監測可破除發燒量測三大迷思 桃園出現醫院院…

日本科學家成功開發出不分血型的人造血漿,能在緊急狀況下救命

日本防衛醫科大學(National Defense Medical College)的研究團隊,於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