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神經細胞

人體的運動神經一旦損傷,神經支配的肌肉便會失去運動能力,造成癱瘓,失去感覺及移動的功能。但加拿大一名四肢癱瘓的病人,最近通過神經移植手術,將體內一部分正常神經移植到受損部位,成功重獲部分肌肉功能。

加拿大首例神經移植手術

2007 年,加拿大男子 Raglin 在潛水時,頭部不慎撞到淺水區的岩石,損傷了一節頸椎。此後的九年裡,Raglin 的手腳一直處於癱瘓狀態。

但如今,與 Raglin 情況相似的患者有望能透過神經移植手術,幫助患者重新支配肌肉,恢復肢體使用能力。

Raglin 是加拿大首例進行神經移植手術(nerve transfer surgery)的患者。渥太華醫院的 Kirsty Boyd 醫生將 Raglin 體內一部分正常的肘神經移到手部,相當於重塑了神經線路。

手術效果

移植神經後,神經必須通過幾個月的修復才能重新生長,而在手術後第四個月,Raglin 的右手首次獲得了部分活動能力。但他繼續堅持了 18 個月,通過渥太華醫院康復中心的職能治療,目前終於可以張開手指。

採訪中,Raglin 表示,手術的效果令人震驚,而且手確實可以動了,支配肌肉的神經亦正在變得越來越強壯……每重複一次,動作都變得越發靈活。

Raglin 距離完全康復仍有很長的路。由於長期缺少使用,手部肌肉已經萎縮。此外,由於現在使用另一條神經通路支配手部肌肉,大腦需要時間來適應這個改變。

目前,Raglin 收縮肱二頭肌時,可以蜷起手指,握住東西。醫生希望 Raglin 經過訓練後,大腦會將肱二頭肌和手部的動作區分開來。

Raglin 自己對進度持樂觀態度:「現在我還不能拿起桌上的一杯咖啡,但我可以預見到那一天。總有一天我會做到的,想想真令人興奮。」

You May Also Like

失眠怎麼辦?超夯睡眠科技有解!?

根據2018年的統計,台灣鎮靜安眠類的藥物使用量高達9.18億顆,高居世界第二,亞洲第一;而服用的人…

「讀寫」DNA:科學家計劃編寫並合成人類基因組

1990 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與多個國際機構合作,展開了「人類基因組計劃」(Human …

人造子宮動物試驗成功,為人類早產兒帶來希望

台灣每年約 4000 名新生兒死亡,而 75% 的死亡個案都是由於早產造成,是新生兒死亡最大的成因。…

大腦植入晶片,癱瘓病人成功重拾活動能力

8年前,比爾·哥切華爾(Bill Kochevar)因為一場意外,導致肩膀以下的身體從此癱瘓,直至他…

iPad讓機器狗成為探視醫生

Spot Mini實體圖 from TechCrunch 機器狗Spot Mini 新冠病毒在世界各…

人類服用伊維菌素後,能讓蚊子在吸血後中毒致死

《刺胳針傳染病醫學期刊》(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今年三月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