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的總幹事陳馮富珍女士最近形容耐藥性細菌為「對人類健康、發展和安全的根本威脅」。若置之不理,超級細菌的致命率預計將在 40 年內變得比癌症更高。

隨著細菌耐藥性的問題越趨嚴重,世界各地的科學家都希望能找出解決的方法。而最近,澳洲一班科學家發現,被稱為塔斯馬尼亞惡魔(Tasmanian Devil)的袋獾的乳汁中,竟含有一種多肽,能殺死幾種最致命的細菌和真菌。

惡魔的乳汁

悉尼大學的科學家掃描了袋獾的基因組,發現六種天然的的抗菌肽(cathelicidin),然後測試這些多肽對幾種危害最大的細菌的殺菌作用,極其有效。博士生艾瑪·皮爾(Emma Peel)說:「這發現令人興奮。」

被稱為「塔斯馬尼亞惡魔」的袋獾是一種有袋類動物,在妊娠 21 天後就產下仍未發育完成的幼子,然後在育兒袋中讓幼子發育。由於幼子在母親體外發育,必需接觸大量細菌及真菌,因此母乳中對出生後幼子的免疫系統發育有重要的作用,但即使如此,生物學家亦沒有預計到這個結果。皮爾說:「我們發現這些多肽竟能殺死耐藥性細菌,其中包括耐藥性金黃葡萄球菌。」

(圖:San Diego Zoo)

皮爾解釋,30% 的人的鼻子或皮膚都攜帶這種在正常情況下無害的細菌,但一旦通過傷口進入血液,則有可能致命。另一個實驗對象是一種對萬古黴素擁有耐藥性的腸球菌。皮爾說:「萬古黴素是一種非常強效的抗生素,如果細菌對它產生抗葯性,我們基本上已束手無策。」

但在袋獾乳汁中,卻存在一種稱為抗菌肽的天然抗生素,能消滅這些超級細菌。研究員解釋,所有動物都擁有相似的抗菌肽,但有袋類動物的抗菌肽數目卻遠遠超出其他動物:袋獾有 6 種;負鼠有12 種;而人類卻只有一種。

抗菌肽

去年一項研究發現,袋獾的育幼袋中存在不同種類的微生物,包括細菌。皮爾說:「袋獾的育幼袋中潛藏著很多病原體,但袋中的幼子卻不會因此生病,說明了有些有趣的東西正在起作用,這啟發了我們的研究。」

悉尼大學的遺傳學家凱西·貝洛夫(Kathy Belov)指他們目前正在進行一項關於樹熊的研究──初步結果表明樹熊的乳汁中也存在類似的多肽。貝洛夫教授說:「澳洲擁有許多有袋類動物,它們在進化過程中演化出這種殺菌功能,保護幼子在不同環境中不受病原體的影響。我們堅信在自然界內還有更多神奇的多肽等著我們發現。」

You May Also Like

史丹佛研究:人體微生物會產生數千種微小的新型蛋白質

人體內存在上兆個細菌,研究已發現這些微生物群系(microbiome)與人體生理狀況緊密關聯的證據,…

瑞典科學家所研發的新診斷方法能夠以 90% 的準確率預測阿茲海默症

瑞典的科學家研發了一種簡單且可靠的方法,可用來在最早期的階段診斷出阿茲海默症(Alzheimer&#…

神經科學家已辨識出阿茲海默症的四種不同亞型,並且了解它們分別會對病患造成什麼影響

人類對阿茲海默症了解越多的話,就能夠越快地研究較佳的療法,並在最終發展出解藥。也因此,這讓發現了阿茲…

研究發現:某些腸道細菌與心理健康有關,有望用於憂鬱症治療

一項研究顯示,腸道內的微生物可能會對心理健康產生影響。研究人員發現,不論憂鬱症患者是否服用抗憂鬱藥,…

研究人員開發二型糖尿病口服藥物,或取代胃繞道手術

目前全球約有 4 億人罹患糖尿病,而其中以二型糖尿病為多數。此疾病是因身體無法有效利用胰島素而導致血…

對抗面部腫瘤病,袋獾演化出與癌症共存的能力

研究團隊日前發現,過去備受腫瘤威脅而導致數量大減的袋獾 (Tasmanian devil,又稱塔斯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