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Healthline)

人工胰臟,一個能監察一型糖尿病人血糖水平,自動為身體調節胰島素的裝置,預計可在 2018 年面市。負責研究的科學家希望透過這兩年的時間,改善如胰島素激活速度、可靠性、便攜性、監察器準確度等問題。

據台灣衛生福利部資料估計,台灣多於十萬名市民受一型糖尿病影響。患病的病人由於體內胰島素短缺,必須依照身體需要注射胰島素維持血糖水平。但身體對胰島素的需求可因為飲食、體力活動、健康狀況而改變,令病人必須時刻監察著血糖數字而用藥,因此嚴重影響生活。

糖尿病人救星

目前病人使用的裝置,是用一個泵將胰島素注入體內,注射前更需要用血糖量度器監察血糖水平,非常不便。而人工胰臟可將這兩個步驟合而為一之餘,運作更是完全自動,為病人節省更多時間。在至今的臨床試驗中,用家對人工胰臟的反應非常正面,表示這機器給他們更多休息的時間,不用時刻監察血糖水平就如「度假」一般。

除了定時注射胰島素外,其他治療方法,便只有胰臟移植手術或直接將製造胰島素的 B 細胞移植於體內。但病人在手術後必須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防止身體排斥移植的器官。人工胰臟能避免手術的需要外,更改變所有糖尿病人必須終生服藥的命運。

人造胰臟裝置的運作(圖:明日科學)
人造胰臟裝置的運作(圖:明日科學)

技術的未來

現時這裝置已經過多個臨床測試,初步顯示比以往技術的效果更好,病人的血糖水平在大部份時間皆能保持最佳狀態。其中一個參與研究的醫生解釋:「我們現正在多國進行為期 6 至 24 月的長期觀察,參與者包括成人及兒童。」

由於人工胰臟屬於醫療裝置,它的開售日期將取決於世界各地的醫學規管組織,例如美國的食物及藥品管現局、或英國的國家健康研究所。目前美國已開始對其中一款人工胰臟進行審查,有望於 2017 年通過規管。英國在一份報告則表明,這科技可期望於 2018 年末在歐洲面世。研究背後的醫生指出,除了需要通過國家認可,這技術的推出亦需考慮醫護人員對新科技的認識,未來將需要為他們提供系統性的教育,以保證療效及安全。

You May Also Like

日本科學家成功開發出不分血型的人造血漿,能在緊急狀況下救命

日本防衛醫科大學(National Defense Medical College)的研究團隊,於日…

褪黑激素是什麼?治療失眠的萬用藥?

許多人都有失眠、淺眠的困擾,由於生活或各種形式的壓力,加上習慣性晚睡、吃宵夜等生活方式,導致作息不正…

科學家:左撇子或右撇子與大腦無關

科學家一直以來都認為左撇子或右撇子是取決於大腦左右半球,但一份最新的研究可能會推翻這個說法。 最近一…

從《物種起源》(1859) 到「新冠病毒起源」(2019) ——演化樹初探

「系統發生樹」,英文 phylogenetic tree,是一個如何翻譯都翻譯不好的專業詞彙。Phy…

葡萄牙研究人員在老鼠身上找到前所未見、燃燒內臟脂肪的系統

對老鼠做的一系列新實驗揭曉了一個關鍵過程,關於大腦與免疫系統是如何溝通來燃燒掉深藏的內臟脂肪(vis…

冰島大規模新冠肺炎篩檢,半數確診患者未出現任何症狀

冰島是少數對該國民眾進行大規模新冠肺炎(Coronavirus,又稱武漢肺炎)篩檢的國家,根據該國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