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NASA/Pascal Wiemers via Pixabay/Tag Hartman-Simkins)

科學家表示,人類移居火星幾個世代之後,為了適應火星環境,基因可能開始自然突變,甚至成為另一個不同於地球人類的新物種。

移居火星

科學家已經將目標放在讓人類登陸火星,甚至移居到這個紅色星球。SpaceX 執行長伊隆·馬斯克(Elon Musk)的目標是 2024 年前將人類送上火星,而美國太空總署(NASA)也計畫要在月球任務後讓太空人登陸火星。

儘管現代科技能將人類運輸到火星,我們仍不了解人類在移居火星之後,火星環境對人體在演化上的影響。萊斯大學(Rice University)演化生物學家史考特·索羅門教授(Scott Solomon)表示,人類長期居住在火星之後,隨著突變開始在基因庫中堆疊時,會發生什麼事,這是值得討論的問題。

索羅門教授表示:「對我而言,身為一位演化生物學家,最有趣的是去思考,若我們真的成功上火星會如何?關於移居火星幾個世代的人類會變得如何,我想目前沒有太多人討論過。」

基因突變

索羅門教授曾在 TEDx talk 發表過一場演說,內容是關於首批火星移居者可能經歷的演化改變。他認為在經歷兩個世代後,這群移居者的骨頭會強化,需要近視眼鏡,他們的免疫系統將會無效,懷孕及生產將變得更加危險,而且火星上暴露到的輻射量,相當於人類一生在地球上接觸到 5000 倍以上,如此大量的輻射量可能會引發癌症。

更重要的是,索羅門教授認為移居火星的人類應該停止與地球上的人類繁衍後代。他表示:「演化速度是快或慢,取決於某種突變有多大的優勢。」因此,若火星上的人類獲得提高生存優勢的突變,這是好事,但他們將以比其他突變更快的速度來傳遞這些基因。

索羅門教授還提到,地球人類與火星人類兩方進行接觸,兩者可能都有致命的危險。火星沒有任何攜帶疾病的微生物,因此若地球人類將病菌傳染給火星人類,火星人類可能會因為感染疾病而致命。這代表兩族群間不應存在密切的聯繫。

但並非所有的突變都是不好的。地球上的新生兒在出生時都帶有 60 種新突變,而索羅門教授表示,這個突變數量在火星上會增加到數千個。藉由突變,火星上的人類會得到關鍵並可救命的能力,以應對火星嚴酷的環境,例如改變膚色來保護自身免於輻射、降低對氧氣的依賴性以適應稀薄的大氣、密度更高的骨骼以因應懷孕期間的鈣質流失等。

人類新物種現身?

索羅門教授甚至建議可以使用 CRISPR 基因編輯技術,更有目的的設計出這些有用的突變。這也許有點諷刺。若地球變得難以居住,而我們必須尋找其他星球作為新家,唯一能夠保證人類物種長久生存的方法,可能是要變成另一個完全不同的物種。

索羅門教授表示:「若是我們最終變成居住在散佈在宇宙中的多個世界,隨著時間的進展,我們可能會看到許多新人類物種的演化。對於現在開始許多代後的子孫變成怎樣的人種,我們應該認知到這不是刻意的結果,而是自然驅使。」

參考資料:

  1. Coleman, N., (2019, May 20). Evolutionary Biologist: Mars Colonists Will Mutate Really Fast. Futurism
You May Also Like

美國航太總署發掘,NEOWISE彗星在2020年耀眼登場

今年三月才被美國航太總署發掘 C/2020 F3 (NEOWISE),翻譯為尼歐懷茲彗星(Comet…

美國抗疫專家佛奇表示:「今年可以慶祝萬聖節!」

佛奇:「今年可以慶祝萬聖節!」 美國抗疫專家安東尼·佛奇(Anthony Fauci)博士日前向美國…

我們可以利用樹木的年輪來揭露超新星對地球影響的時間

歷史記錄追蹤超新星爆炸時間 超新星是已知宇宙中最劇烈的事件之一,能夠在短短幾個月內,釋放出與太陽一生…

碳捕獲技術新進展:澳洲科學家成功將二氧化碳轉化為固體碳

澳洲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RMIT University)領導的研究團隊,開發一種使用液態金屬電解的新…

科學家發現射頻可穩定電漿的撕裂波模,進而提升核融合反應的穩定性

若想將核融合反應在地球上重現,就必須保持超高溫的電漿穩定。最近,普林斯頓電漿物理實驗室(Prince…

疫情影響下,NASA 科學家在家中遠端對好奇號傳送行動指令

因武漢肺炎疫情影響,許多國家開始進行居家隔離,避免病毒進一步擴散。因此許多人必須在家中工作,並以視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