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臉辨識的應用與相關議題
人臉辨識(facial recognition)是生物識別(biometric authentication)的一種技術。科技始終出於人性,這句話很適合人臉辨識,因為「臉」是最容易辨識「人性」的特徵。你的性別、種族、年齡、情緒,甚至身體狀況,都能被「數據化」,然後加以利用。
人臉辨識應用
人臉辨識的應用實例舉凡不盡:
交通:目前臺灣及許多國外機場已經開始用人臉識別與指紋掃描自動通關;達美航空(Delta)則已開始採用自動化行李認領;杜拜亦已開始自動化海關安檢;英國地下鐵甚至嘗試以新的 3D 臉部辨識系統取代車票。
交易: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爾瑪(Walmart)正在申請一個收銀科技的專利,結合人臉識別與消費者的帳務資訊,用以偵測消費者的消費行為;一家叫做 CaliBurger 的連鎖漢堡店使用人臉辨識廠商 NEC 的技術,自動化點餐並記住顧客的點餐偏好。只要你註冊過會員,直接在人臉辨識機台秀出你的臉,它便能自動幫你點好平時常點的餐點,甚至包括你的同伴、家人或孩子;付款及收據習慣也無需再經詢問,經由人臉辨識就能得知所有資訊。
安全:各大手機廠商都推出人臉辨識解鎖功能;中國保安系統的智慧化也是全球皆知,前陣子在張學友江西的演唱會散場時,中國警方在將近六萬名離場的歌迷中鎖定通緝犯,也是拜人臉辨識技術所賜。
[related-post url=”https://tomorrowsci.com/technology/%E4%B8%AD%E5%9C%8B%E9%90%B5%E8%B7%AF%E8%AD%A6%E5%AF%9F%E4%BD%BF%E7%94%A8%E3%80%8C%E4%BA%BA%E8%87%89%E8%BE%A8%E8%AD%98%E5%A2%A8%E9%8F%A1%E3%80%8D%E6%89%93%E6%93%8A%E7%8A%AF%E7%BD%AA/”]相關議題
當我們越加使用人臉辨識技術,便能累積越多生物特徵資訊(例如指紋、眼膜、情緒、行為模式等),並能幫助複雜模式的預測(例如消費行為、身心狀況、飲食習慣、通勤頻率、犯罪預測等),人臉辨識功能會越來越強大,漸漸能「看透人心」。但隨之而來的問題也很多,例如「數據歧視」。西方開發商(如 IBM、微軟、Google)的照片人臉辨識白種男人非常容易,黑人卻可能被分析成黑猩猩;數據庫中男人多在辦公或運動,女人則多在逛街或洗澡。而中國、日本、南韓開發的人臉分析也較容易誤辨西方人臉孔。
不可否認,人臉辨識確實帶給我們很多生活上的便利性,提昇生活機能,但更需要正視及防範資訊安全議題。後續文章將以實例舉出資安漏洞的案例及應對的防範措施,以及面對個人隱私越來越藏不住的世界,公部門該如何協助人民一同強化資訊安全,保障大眾權益。
參考資料 :
- James Vincent. (2017, Oct 30). All of these faces are fake celebrities spawned by AI. THE VERGE
- Rachel Kraus. (2018, Apr 13). Chinese police used facial recognition to catch a suspect in a crowd of 60,000. Mashable Asia
- Rachel Kaser (n. d.). This company is using facial recognition to fight human trafficking. TNW
- George Anderson.(2017, July). Walmart’s Facial Recognition Tech Would Overstep Boundaries. Forb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