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樹」早期模型 / Credit: SPENCER LOWELL

愛爾蘭新創公司與美國一所大學合作,使用該校研發的技術,計畫建立捕獲二氧化碳的工廠。這可能是迄今全球最大的碳捕獲計畫,清除大氣中造成氣候變遷的二氧化碳氣體。

機械樹

一家位於愛爾蘭都柏林的新創公司矽王國控股公司(Silicon Kingdom Holdings, SKH)與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rizona State University)合作,獲得使用該校負碳排放中心主任(Center for Negative Carbon Emissions)克勞斯·拉克納博士(Klaus Lackner)所研發技術的權利,計畫建立每天捕獲 100 公噸二氧化碳的測試點,並最終擴展為能夠每年減少約 380 萬噸二氧化碳的工廠。

因其高瘦的柱狀外觀,與像樹木一樣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這項技術也被稱作「機械樹」。與其他碳捕獲技術不同,該技術的設計不須額外的動力抽取空氣,當堆疊的碟盤完全展開後,只靠風讓空氣與碟盤內充滿吸附劑的條狀聚合物接觸,當飽和的碟盤收回底部容器並浸入水中,便開始釋放二氧化碳,此時再收集並純化二氧化碳,而碟盤則能重新展開收集二氧化碳。

低成本的碳捕獲技術

SKH 已在亞利桑那州進行為期兩年的成功測試,將在加州再進行為期兩年的測試計畫,並建造 1,200 個碳淨化金屬柱,預計一年能捕獲 36,500 噸二氧化碳,相當於 7,750 輛車排放出的二氧化碳。

拉克納博士認為主要依靠風和水,而非熱和電力,將能降低成本,而高成本一直是從二氧化碳捕獲技術的發展阻礙。當機械樹達到完全商業規模時,每噸成本將不到 100 美元(約台幣 3118 元,港幣 785 元)。

新興市場

從工廠和發電廠排放廢氣中捕獲二氧化碳已經有數十年的商業歷史,但直接從大氣中吸收氣體的碳捕獲是一個只有少數公司投入的新興領域,並且在近期先後獲得了資金挹注。

目前為止,市場上有三家研發碳捕獲技術的公司,包括加拿大的碳工程(Carbon Engneering)公司、瑞士的 Climeworks 公司和美國的 Global Thermostat 公司。這三家公司均獲得外界的資金挹注。

這些公司將捕獲的高濃度二氧化碳壓縮之後,將其出售給於工業應用,包括製作碳酸飲料、合成燃料、溫室內施肥和提煉石油。

緩解氣候變遷

哈佛大學氣候科學家大衛·基斯(David Keith)是碳工程公司的聯合創辦人,他指出石油和天然氣投資只是冰山一角,人們逐漸發覺碳清除技術在應對氣候變化上可能或必須發揮作用,才是獲得日益增長的關注與資金主因。

SKH 執行長表示:「我們的目標是加速巴黎協定中規定的全球氣候目標,以促進在未來 10 到 15 年內扭轉全球碳排放。這項被動方法是碳捕獲技術的演進,它具有在相當短的時間內大規模擴展的經濟和技術可行性。」

參考資料:

  1. Malo, S. (2019, March 5). Do mechanical trees offer the cure for climate change? Retrieved May 14, 2019.
  2. Temple, J. (2019, May 02). Startups looking to suck CO2 from the air are suddenly luring big bucks. Retrieved May 14, 2019.
  3.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2019, April 29). ASU, Silicon Kingdom Holdings announce agreement. Retrieved May 14, 2019.
  4. Patrick, J. (2019, May 03). ASU behind new push for “mechanical trees” to capture CO2. Retrieved May 16, 2019.
  5. Armstrong, M., Shi, X., Shan, B., Lackner, K., & Mu, B. (2018). Rapid CO2 capture from ambient air by sorbent-containing porous electrospun fibers made with the solvothermal polymer additive removal technique. AIChE Journal,65(1), 214-220. doi:10.1002/aic.16418
You May Also Like

高科技飛機可以讓美國總統90分鐘內從紐約飛往巴黎

「空軍一號」是為美國總統飛機環球飛行而準備的高科技飛機,未來它可能會以5倍的速度讓總統可以搭載這種專…

Facebook即將改名?!「元宇宙」逐漸成為主流

臉書即將改名? 根據《The Verge》《衛報》等外媒近日報導指出,一位和臉書創辦人祖克柏熟悉的內…

馬斯克:希望有生之年能將人類送往火星

SpaceX 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對外表示,他最擔心的是自己在有生之年,無法看到人類到…

超級電腦五百強揭曉:美國奪下冠亞軍,中國最多上榜

IBM 旗下位於勞倫斯利佛摩國家實驗室(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

另一種新形式的「太陽能」電池展示說,我們甚至可以在晚上產生電力

傳統的太陽能技術吸收入射的太陽光來產生電壓。雖然似乎很奇怪,但是有些材料卻能夠反向運行,當將熱能輻射…

藉由腦部掃描資料,人工智慧能比醫生提早 6 年診斷出阿茲海默症

透過一種常見的腦部掃描技術,研究人員設計出一種人工智慧演算法,比醫生的臨床診斷提早六年檢查出早期阿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