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Kevin Craft)

史丹佛大學( Stanford University )及首爾大學(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的聯合團隊,日前開發出了能夠感測觸覺並作出反應的仿生神經系統。將有望結合人工皮膚,恢復截肢者的觸覺。未來甚至能夠在機器人中建構如人類的反射神經功能。其研究已發表於《科學》( Science )中。

仿生神經系統

此仿生神經系統由三個元件構成,首先為能夠感測微小壓力的觸覺感測器。接著感測器會將壓力轉換成數位訊號,經由具有彈性的電子神經傳送並刺激由生物神經突觸( synaptic )為模型所設計的仿生突觸,並作出反應。

此仿生突觸為整個仿生系統最重要的元件,正如首爾大學研究員李武泰( Tae-Woo Lee )表示:「生物神經系統中的突觸可以作為訊號的中繼站,能夠儲存資訊並做出簡單的反應。而我們開發出的仿生突觸同樣具有這些重要的功能」。

反應

研究團隊進一步讓此系統「學習」如何根據訊號的強度、頻率,進行辨識並作出簡單的反應。在其中一項實驗中,其將此系統連接上蟑螂的腳上並逐漸提升給予觸覺感測器微小壓力,而感測器傳送出的數位訊號在經過電子神經並刺激仿生突觸後,能夠使蟑螂的腳部根據壓力的大小而有相對應的抽蓄反應;而在另一個實驗中,研究人員能夠透過觸覺感測器所傳回的訊號,分辨出點字卡上的字母。

未來發展

此仿生神經系統仍在初期發展階段,若要發展成應用於義肢上的人工皮膚,還缺少了感測熱力等刺激源的感測器。且必須具有一定的彈性,並將訊號傳送至大腦中。研究人員也希望能夠開發出更節能的感測器,應用於機器人上,提供人類一樣的感知及反應能力,提升其敏捷性。

 

參考資料:

  1. Stanford University. (2018, May 29). An artificial nerve system gives prosthetic devices and robots a sense of touch | Stanford News. STANFORD
  2. Sympathetic-Afferent Coupling in the Afferent Nerve Fiber, Neurophysiological Experiments. (n.d.). SpringerReference. doi:10.1007/springerreference_124337
You May Also Like

3D 打印卵巢讓不育小鼠成功分娩

3D 打印技術可以製作的東西似乎永無止境,繼杜拜今年建造全球首個 3D 打印的辦公室,這次美國西北大…

走出台灣的APP開發商:凱鈿行動科技吸引韓、日、美聯手投資4.5億

總部位於台南的凱鈿行動科技(Kdan Mobile)宣布完成了B輪融資,本輪共籌集了1600 萬美元(約新台幣4.5億元)。

Tesla 執行長:飛行車絕對不是交通運輸的未來

飛行汽車絕對是眾多科幻迷最期待的科技之一,而近年,多家公司正努力將這個科幻橋段帶來現實世界之中。其中…

瑞典超市以「激光打標」代替標籤貼紙

最近,荷蘭和瑞典兩家超級市場合作,嘗試在有機酪梨和番薯上使用「激光打標」,代替標籤貼紙,大大節省塑膠…

沃爾瑪、肯德基都靠它送貨!以色列最後一哩物流Bringg獲投1億美元!

疫情成長180%,以色列物流公司Bringg 融資1億美元。Bringg 通過軟體即服務(SaaS)平台為企業提供外送作業管理高效解決方案,該平台為企業提供追蹤和外送物流的即時功能

伊隆馬斯克轉發網友貼文表示:《電馭叛客2077》遊戲讓人大失所望

《電馭叛客2077》遊戲開發商向玩家道歉 《紐約時報》日前報導了人們期待已久的電子遊戲電馭叛客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