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來,路口交通號誌可能會多出第四種顏色,幫忙控制路口交通
在一個假設性的未來中,自駕車能夠在繁忙的馬路上穿梭。在這樣的未來中,交通號誌可能會裝上第四種顏色,而這第四種顏色是為了增添路況利益。
引進白燈
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們正提出一個額外的白色號誌燈。這個白色號誌燈會告訴人類駕駛們說,自駕車(autonomous vehicles,AVs)正有智慧地管理著接下來交叉路口的車流。這個構想是說,不管是交通阻塞程度、還是整體燃料消耗,都能夠被削減。
自駕的車子或卡車不需要「看著」白色的號誌燈,因為它們會透過無線來溝通。然後,它會作為人類駕駛與行人的標誌,用來提醒說,他們應該要跟著行駛過交叉路口的自駕車行動。
土木工程師阿里·哈伊巴貝助理教授(Ali Hajbabaie)說:「紅燈仍然代表停。綠燈仍然代表前進。而白燈會告訴人類駕駛,只要跟著前面的車就好。這個為交通路口所提出的這個概念,我們稱作『白相』(white phase),運用了自駕車的計算能力。」
運作模式與優點
這裡介紹它會如何運作。自駕車會在一定範圍內與彼此溝通、以及與交叉路口的交通號誌溝通。這會讓它們能夠更有效率且更有智慧地協調車流。比方說,讓有著較多車子的交會路段上的車子優先通行,並建議最佳的速度。
任何在車陣當中的人類駕駛會透過白燈而被通知,來跟著他們前面車子的引導:如果車子停了就停,如果車子繼續開就繼續開。當交叉路口的自駕車數量降到某個閾值下時,交通號誌就會還原為本來正常的紅、黃、綠。
模擬模型中顯示說,自駕車本身可以改善車流,且甚至在「白相」被引進時,會更能夠改善車流,這進而對減少燃料消耗有正向的效果。當交叉路口的自駕車百分比越高,車輛移動得越快,能改善總延誤減少率約 40% 至 99%。
哈伊巴貝助理教授說:「給予自駕車一些車流控制權是一個相對新的點子,被稱作車輛控制範例(mobile control paradigm)。它能夠在任何有自駕車的狀況下協調交通。但我們認為,在路口併入白色號誌燈的概念是很重要的,因為它告訴人類駕駛現在發生什麼事,這樣他們就會知道,當他們靠近路口時應該要做些什麼。」
研究人員提到,一旦自駕車在路口的數量超過 30% 時,改善就變得更為重要。當路上有 70% 的自駕車時,交叉路口幾乎可以視為是一個全自動的「白相」模式。
未來目標
雖然科技一直都在改善中,但我們還沒有這樣的技術來實施像這樣的東西。這項研究是以同一批研究人員在 2020 年所所進行的調查為根基。在先前的研究中,車流是由連接到路口的中央電腦所控制,而這邊,所需的電腦可以由自駕車本身來處理。
當然,要更新每個交叉路口會需要時間與金錢,但是研究人員們認為,「白相」概念中的某些觀點相對容易執行。在特定區域進行試驗將會是計畫的下一步。
哈伊巴貝助理教授說:「在港口邊會有大量的商業汽車,因此車流特別重要。商業車輛似乎採用自駕車的比率較高,因此可能會有機會來實施一個試驗性質的計畫,其中的設定會對港邊交通與商業運輸有利。」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站 http://www.tomorrowsci.com
參考資料:
- Nield, D., (2023, February 19). Traffic Lights Could Have a 4th Color in The Future. Here’s Why. ScienceAlert
- Niroumand, R. et al., (2023, February 6). White Phase Intersection Control Through Distributed Coordination: A Mobile Controller Paradigm in a Mixed Traffic Stream. 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10.1109/TITS.2022.3226557
- Niroumand, R. et al., (2020, May 26). Joint optimization of vehicle-group trajectory and signal timing: Introducing the white phase for mixed-autonomy traffic stream.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C: Emerging Technologies. doi.org/10.1016/j.trc.2020.102659
- 圖片來源:https://www.sciencealert.com/traffic-lights-could-have-a-4th-color-in-the-future-heres-why(圖:Natalia Tabarez/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