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前瞻

研究指出:比特幣首次升破 1000 美元,由一人操縱造成

一篇新發表的研究清楚描述了僅一至二個自動交易機器人如何藉由虛假交易,推高比特幣對美元匯率,取得逾 1.8 億 ( 約 55 億新台幣,或 15 億港元 ) 美金的不法獲益。顯示出比特幣市場依然脆弱,極易受到人為操弄。

比特幣交易中,「交易機器人」( trading bots ) 為一藉由特定演算法與指標,預測比特幣交易趨勢並在最適時機自動進場的電腦程式。依據開發者所研發函數與所側重指標的差異,不同的交易機器人亦會有不同的表現與績效。

抬高總交易量

報告中所提及的兩個交易機器人代號分別為 Markus 與 Willy,兩者藉由多筆看似有效的比特幣交易,充高交易所的總交易量,向市場釋放出假信號,誘使其他交易機器人或個人進場交易。然而實際上,原交易中的比特幣卻非兩者所持有。

雖事件發生的交易平台——位於日本東京澀谷的 Mt. Gox 比特幣交易所,早已於 2014 年因駭客攻擊而歇業。但報告中預估,在 Mt. Gox 遭駭期間,透過類似的手法,兩個機器人共獲得近 60 萬枚比特幣,約 1.8 億美金 ( 約 55 億新台幣,或 15 億港元 ) 的不法收益。

此外,2013 年,比特幣在短短兩個月內,由 150 美元飆升到 1000 美元的盛況,似也與相關活動有關。

[related-post url=”https://tomorrowsci.com/technology/摩根‧史坦利:比特幣的實際價值為-0/”]

自由市場失靈

深究其原因,雖投入的資本遽增,但總體而言,虛擬貨幣仍是一淺碟市場,使得自由市場機制無法發揮其制衡作用。而由 2013 年約 80 種,發展至今逾 800 種的虛擬貨幣,多樣化的種類只是更進一步瓜分了市場,令此一現象更加惡化。

虛擬貨幣的核心價值之一,在於「去中心化」( decentralization ),拋開政府機構的約束與管制,任自由市場自然取得平衡。然而小眾市場的現實,卻也使得此一核心價值成為虛擬貨幣最大的致命傷。

在越來越多的主流金融服務商願意涉足其中,另有如日本等國家開始接納虛擬貨幣作為合法支付手段,如何防止虛擬貨幣受到人為擺布,顯得更為迫切。

 

參考資料:

  1. Biggs, J. (2018, January 15). Researchers find that one person likely drove Bitcoin from $150 to $1,000. Techcrunch.
  2. Gandeal, N. et al. (2018, January 2). Price Manipulation in the Bitcoin Ecosystem.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