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iNNaker 超級電腦(圖:曼徹斯特大學)

由英國工程與自然科學研究委員會(Engineering and Physical Sciences Research Council)發起一項的計劃:一台仿造人類大腦運作模式的超級電腦 SpiNNaker,現由歐洲的人類大腦計畫(European human brain project)接手。在經歷 20 年的構思與 10 年的建造,並耗資 1,500 萬英鎊(約 6 億台幣,1.5 億港幣),於近日正式啟用。 

SpiNNaker

SpiNNaker 的全名為「脈衝神經網路架構」(Spiking Neural Network Architecture),由英國曼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的電腦科學學院負責建造,核心處理器則委託台灣晶圓代工廠聯電(UMC)以 0.13 微米製程製造。在最近進行的升級中,其核心處理器增加至 100 萬個,每個晶片由 1 億個電晶體組成,使其每秒運算次數達 200 兆次。

SpiNNaker 與一般超級電腦不同之處在於,其訊號傳輸不只是點對點的大量傳送;而是模仿大腦中神經元運作模式,將訊號分割成數百億個小訊號,同時經由多個路徑傳送到數千個位置進行運算。

最初構想出 SpiNNaker 的電腦工程學系教授史蒂夫·弗伯博士(Steve Furber)表示:「SpiNNaker 顛覆了我們對電腦運算模式的想法。我們成功打造出接近人類大腦運作方式的電腦,這是相當令人振奮的。」

生物神經元

SpiNNaker 的研發團隊希望未來能達到模擬十億個生物神經元的規模。十億個神經元是怎樣的概念?老鼠的大腦神經元大約有 1 億個,而人類的大腦是將近 1 千倍之多。因此十億個神經元的規模相當於人類大腦的 1 %,而在大腦中每個神經元又分別以 1 兆個突觸(synapses)相互連結,形成相當複雜的網路。

應用

SpiNNaker 可協助神經學家進一步了解人類大腦的運作方式,例如模擬 8 萬個神經元的大腦皮層,以瞭解大腦如何接受、處理聽覺、觸覺等感知訊號。此外,SpiNNaker 已用於模擬在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患者中會受到影響的大腦區域基底神經節(Basal Ganglia),有望協助相關藥物研發的進展。

SpiNNaker 也在最近被用於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Technische Universität München)開發的機器人 SpOmnibot,協助其處理即時視覺訊號導向特定的目標物。弗伯教授對此表示:「透過 SpiNNaker 前所未見的模擬能力,神經學家能夠更準確模擬人類大腦內部的運作方式,以瞭解其神秘之處。也可作為機器人的神經模擬器,協助機器人行走、說話,更有效率且靈活的活動。」

 

參考資料:

  1. ‘Human brain’ supercomputer with 1 million processors switched on for first time. (n.d.).  MANCHESTER
You May Also Like

科學家已研發出能識別手語能力的人工智能

大部分手語翻譯成口語得在桌機進行 科學家終於找到了能讓人工智能識別我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手勢的方法,雖…

VCP 企業架站服務,借重AWS雲端實力助台灣中小企業加速網站建置

2020年因為疫情原因改變了生活的行為,所謂的零接觸經濟成為了最熱門的消費模式,根據經濟部統計,20…

供應鏈管理SaaS公司Nimbly募資570萬美元,幫企業追蹤營運流程、提升效率

SaaS為東南亞新興垂直行業,新加坡SaaS公司Nimbly專注於供應鏈管理服務,提供客戶數據報告,協助提高運營效率,其客戶包含肯德基、7-11、Under Armour等,總集資達到570萬美元。 The post 供應鏈管理SaaS公司Nimbly募資570萬美元,幫企業追蹤營運流程、提升效率 first appeared on TechByEast科技東西.

印尼教育科技新創助老師追蹤學生學習成效,獲400萬美金投資

印尼教育科技新創Gredu透過集中管理系統可幫助老師掌握學生學習成效、提供學校行政作業系統。該新創在A輪融資中獲得4百萬美金的融資,希望透過融資募集優秀人才,並將該公司的業務拓展到雅加達和其他印尼主要城市。

LINE母公司Naver投資印尼第一大媒體集團Emtek 1.5億美元,熊大有了印尼好朋友!

《韓國經濟日報》報導: “韓國在線平台巨頭Naver向印尼最大的技術,電信和媒體集團Elang Mahkota Teknologi(Emtek)投資了1.5億美元,以加強其在東南亞地區的業務。”

Volvo 研發沒有駕駛座的自駕電動卡車,將用於短程貨物運輸

Volvo 汽車日前發表無駕駛座的自動駕駛電動卡車,預計可解決目前卡車司機不足的問題,同時也可滿足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