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各國政府尚未準備好面對自動化的經濟挑戰
我們是否過度專注於分析自動化能取代多少工作,而沒有真正思考如何解決這問題?這是美國智庫「全球發展中心」(Center for Global Development,CGD)一份討論自動化及人工智慧對勞動力市場影響的研究報告的結論。
自動化無法取代所有工作
該報告的作者施勒格爾博士(Lukas Schlogl)和薩姆納博士(Andy Sumner)表示,很難確實瞭解有多少工作將被新科技取代,但肯定會造成重大影響,尤其是發展中國家,這些經濟體的勞動力市場傾向於人力勞動工作,對自動化非常敏感。
兩位學者認為自動化的影響可能不是大規模失業,而是薪資停滯和勞動力市場的兩極化。換句話說,多數人仍會有工作,但薪資會越來越低且不穩定,沒有帶薪休假、醫療保險或退休金等福利。同時在就業光譜的另一端,將有少數富豪和超級富豪,從技術創造的生產力提升中獲益。
這些變化將導致多數人的工作保障和生活水準下降,因此可能產生對政治的不滿。兩位學者總結了目前各國學者及政府所提出解決方案,但似乎對這些方案的實用性保持懷疑的態度。
[related-post url=”https://tomorrowsci.com/technology/%E5%B0%88%E5%AE%B6-80-it%E5%B7%A5%E4%BD%9C-%E5%8F%AF%E4%BB%A5%E8%A2%AB-%E8%87%AA%E5%8B%95%E5%8C%96-%E5%8F%96%E4%BB%A3%E6%83%85%E6%B3%81%E4%BB%A4%E4%BA%BA%E8%88%88%E5%A5%AE/”]方案一:試圖阻止或扭轉自動化
他們將這方案視為「準盧德主義」(quasi-Luddite)。這方案試圖阻止或扭轉自動化趨勢,包括對機器人製造的商品課稅(或對機器人本身課稅),以及頒布特定法規,將自動化的難度增加。但他們認為這些措施在國際化的開放經濟環境中實施不易,因為如一個國家阻撓自動化,該國的企業將難以與國外的對手競爭,最終仍然對勞工及經濟帶來負面的影響。
某些較易採用的策略,是經由降低薪資或減少福利來降低人力成本,不過兩位學者表示:「問題在於這種策略是否具吸引力及政治可行性。」降低人力成本雖然可避免大型失業潮,但始終仍然會影響工人的生計。
方案二:勞工重新訓練或提供經濟保障
他們稱為「應對策略」(coping strategies)的另一種方案,著重兩方面:重新訓練受自動化威脅的勞工,或為受影響的勞工提供經濟保障,例如無條件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UBI)。
兩位學者認為重新訓練勞工的問題在於,目前不清楚哪些新技能「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不會被自動化」,或者是否值得投入資金在勞工的職涯中途重新訓練。
對於缺乏高等教育的發展中國家來說,重新訓練的成本高昂且有挑戰性。他們認為,這些發展中國家甚至不可能建立像無條件基本收入這樣的經濟保障。而且這些相關計畫可能會增加勞動力成本,反而會鼓勵技術取代更多就業機會。
目前沒有最佳方案
因此兩人得出的結論是,在政治和經濟的解決方案上,根本沒有進行足夠的研究,這可能成為日益嚴重的全球危機。盈利能力、勞動法規、工會化和企業社會期待等問題,應該都與自動化的科技發展同等重要。
兩位學者表示:「從長遠來看,另一個方案是實行全球性的收入再分配,由高收入國家資助。」不過兩位經濟學家承認,這必然會讓反全球化人士群起激憤,而且很難看出這樣的框架將如何在政治上實施,所以一切仍無定論。
參考資料:
- Lukas Schlogl & Andy Sumner (July 2018). The Rise of the Robot Reserve Army: Automation and the Futur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Work, and Wag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Center for Global Development
- James Vincent (July 2018). Economists worry we aren’t prepared for the fallout from automation. The Ver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