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 慶祝阿波羅 8 號發射 50 週年活動,右為當時太空人吉姆·洛維爾(圖:Jim Preston, NASM)

在慶祝阿波羅 8 號(Apollo 8)升空的 50 週年紀念活動上,美國太空總署(NASA)表示,未來將以月球作為太空探索的跳板,並在月球上建造探索基地。

50 年前的壯舉

半世紀前的 1968 年 12月 21 日,阿波羅 8 號從地球發射升空,這是人類首次掙脫地心引力繞著月球軌道運行,也是當時從地球出發最遠的旅行。

NASA 現任署長吉姆·布萊登斯坦(Jim Bridenstine)不只想要緬懷過去,更希望能放遠未來。在一場由史密森尼學會(Smithsonian)紀念阿波羅 8 號的活動上,布萊登斯坦署長表示:「雖然我們今天是在紀念阿波羅的時代,但我們更要望向未來。我們正在思考未來下一步要做什麼,以及要如何完成它們。而月球是共同的目標。」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於 2017 年簽署的太空政策指令 1(Space Policy Directive 1),指示 NASA 將月球作為前往火星或更遠處的基地。布萊登斯坦署長在活動上表示:「沒錯。上一次人類登陸月球是在 1972 年。但現在太空總署正將月球視為另一個發射台。我們不是要回到月球,而是要前往月球。」

未來宇宙探索基地

布萊登斯坦署長表示:「這次我們前往月球時,我們計畫會待在上面,這已經不是只留下國旗及腳印了。我們希望在月球上建造具永續性及可重複使用的建築,如此我們就能不斷往返於月球。這就像太空梭系統或新式火箭技術,藉由重複使用火箭及運輸系統,成本就會下降而增加運輸量。」

例如,NASA 預計建立一個可重複使用的指令艙(command module)不斷圍繞著月球軌道運行,該指令艙被命名為「通道」(Gateway)。布萊登斯坦署長表示:「我們希望可重複使用的登陸火箭能在通道指令艙與月球之間不斷來回往返。而不僅是登陸火箭,例如探測器、機器人和人類都能夠在這個可重複使用的架構中運作。」

阿波羅計畫的誕生是冷戰時期為了與鐵幕競爭,而現在的新任務則仰賴國際間的合作。布萊登斯坦署長表示:「在上一次的任務中,是一場理念與國家間的競賽。而這次,我們將會公開所有的資訊,所有地球上的國家都可以上網檢視我們如何進行通訊、如何處理數據、如何進行航空電子學、如何降落火箭等。而該構造能夠讓地球上所有國家一起參與回到月球地表的計畫。此外,個人及商業公司也能加入這個計畫。這些所有的想法都是要降低風險、證實我們的科技、能力以及人體生理。」

他還提到一個更大膽的計劃:「我們將盡可能複製這樣的想法至我們前往火星的計畫上。」

與水同行

布萊登斯坦署長還提到:「從 1969 年,我們首次去到月球,直到 2008 年,許多人都認為月球極度乾燥。但我們現在知道有幾千億噸的冰凍水存在月球的極圈。這是很重要的發現,因為水中的氫氣跟氧氣除了用作飲用水,用於呼吸及維持生命之外,也能拿來製造火箭燃料。這是一個很驚人的發現,也是近年在太空中意外發現水存在的其中一個例子。」

他還說到:「我們現在知道木星的衛星歐羅巴(Europa,木衛二)與土星的衛星恩賽勒達斯(Enceladus,土衛二)是我們可以取得的水世界,來達成新的發現。而我們也知道在火星地表 10 公里之下有液態水,這些液態水躲掉了太空嚴峻的輻射環境。」

此外,他也提到:「或許火星隨著季節而變化的甲烷週期無法保證火星上具有生命,但卻增加了可能性。順帶一提,這些發現都是在我被任命為 NASA 署長的最近八個月所找到的,我們正生在一個令人感到興奮的時代。所以當我的新朋友,吉姆·洛維爾(Jim Lovell,曾參與阿波羅 8 號計畫的太空人)提到在蒼穹之上及之下的水時,我們還不知道這些話非常有意義。NASA 現在正關注水資源,如此我們可能發現新的事物,甚至可能在一個不屬於我們的世界裡找到生命。」

充滿願景的未來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Smithsonian’s National Air and Space Museum)館長及本次紀念活動發起人埃倫·斯托凡(Ellen R. Stofan)表示:「50 年前,月球是我們的終站。但是阿波羅計畫的獎勵不只是月球,而是一個我們可以抵達其他天體以與蒼穹進行嶄新連接的世界。若我們能夠掌握得住月球,將沒有什麼我們達不到的目標。」

而今年已高齡 90 歲,阿波羅 8 號三位太空人中唯一參加這場紀念活動的洛維爾,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能在約 38 萬公里高處看到地球,我的世界突然擴張成無窮大。」

 

參考資料:

  1. Catlin, R., (2018, Dec 13). NASA Won’t Be Going ‘Back’ to the Moon—It Wants to Go Beyond It. Smithsonian
You May Also Like

離職員工指控:臉書在大舉危害民眾

出離者 隨著總統大選逼近,臉書的在職及甫離職員工開始正視一件事:社群媒體如何危害社會。 BuzzFe…

談判破裂!上百品牌持續抵制 Facebook廣告

在種族議題延燒下,公民團體發起抵制 Facebook,希望祖克柏能管管仇恨言論,並且獲得百餘家知名品…

澳洲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出世界上第一個人類仿生眼睛,預計移植入人體內進行試驗

澳洲墨爾本的蒙納許大學(Monash University)的一個研究團隊打造了他們說能夠透過大腦移…

從淡馬錫旗下Pavilion Capital籌集了1700萬美元,日本B2B雲端作業管理開發商Studist進軍東南亞

日本B2B雲端工作軟體開發商Studist從淡馬錫控股下的Pavilion Capital等籌集了1700萬美元,將帶著他們的產品TeachMe Biz和Hansoku Cloud進軍東南亞。

沒有車頂和擋風玻璃!麥拉倫推出開放座艙設計的限量超跑

英國跑車大廠麥拉倫汽車(McLaren)日前推出一款超級跑車 Elva ,該車款的設計善用空氣流動原…

邁向人工大腦:科學家研發像突觸一樣運作的憶阻器

製造出能像大腦一樣運作的電腦,一直被科學家視為實現人工智慧的關鍵。而最近,美國麻省大學艾姆斯特分校(…